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江心嶼·英雄浩然《正氣歌》
江心嶼,在溫州市北,是甌江中的一座東西闊、南北狹的孤島。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里就以景色秀麗而名揚海內。古時有“春城煙雨、塔院筠風、甌江月色、羅浮雪影、海淀朝霞、翠微殘照、孟樓潮韻、海眼泉香、沙丁漁火、遠捕歸航”等十景。
江心嶼上,現有江心寺、浩然樓、文信國公祠、謝公亭和澄鮮閣等名勝。
江心寺
江心寺,也叫中川寺。古時,甌江的東西兩峰間,橫隔一條河流,叫中川。唐咸通七年(866),江心孤嶼的西峰下建凈修禪院;北宋開寶二年(969),又在東峰建普寂禪院。宋高宗被金兵追趕,南奔溫州,曾在普寂禪院避居了半個月。為該寺題了“清輝浴光”四字。返回臨安后,將該寺改名為龍翔寺,將凈信禪院改名為興慶寺。紹興七年(1137),清了和尚合二寺為一寺,建江心寺。傳說清了自四川來此講經,東海龍王見聽者擁擠不下,便填塞了中川,將東西兩山聯為一山,遂成今日之勢。
江心寺的山門上,有一副別出心裁的楹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曾在江心嶼讀過書,江心寺的這副對聯就是他撰寫的。王十朋,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人。傳說他勤奮好學,感動了東海龍王,送給他一種名叫“子斜”的魚作佳肴。從此,子斜魚便生長在了江心嶼后的江水中。
江心寺的面積為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個大殿。在其殿柱上,有一副對聯云:“四面煙波,幾疑蓬島移來,金山飛到;一龕香火,剩我蜀僧勝跡,宋蹕遺址。”
文天祥正氣浩然
江心嶼上,有文天祥祠,即文信國公祠。
文天祥一生致力抗元。曾組織民軍勤王,在代表南宋與元軍談判時被俘,逃脫后又率兵抗元。后在作戰中再次被俘,誓死不降元。文天祥第一次被俘逃脫后,曾留居江心嶼,召集溫、臺、處三州豪杰,共商復國大計。在此寫下了著名的《至溫州》詩:《英雄浩然《正氣歌》》古詩句出處:
萬里風霜鬢已絲,飄零回首壯心悲。羅浮山下雪來未?揚子江心月照誰?秪謂虎頭非貴相,不圖羝乳有歸期。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讀中興第二碑。
明成化十八年(1482),人們在此建造了文信國公祠。內有文天祥塑像,反映其壯烈一生的八幅壁畫,《正氣歌》刻石及歷代文人所撰碑文。清學者阮元的《溫州江中孤嶼謁文丞相祠》贊曰:“獨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東甌。側身天地成孤注,滿目河山寄一舟。朱鳥西臺人皆哭,紅羊南海劫初收。可憐此嶼無多土,曾抵杭州與汴州。”
文信國公祠前東側,有浩然樓。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紀念文天祥而建。取其《正氣歌》中“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的“浩然”二字而命名。一說是為紀念唐詩人孟浩然而建。孟浩然曾與其少年好友張子容在獨嶼飲酒作詩,有“逆旅相逢處,江村日暮時。眾山遙對酒,孤嶼共題詩”之句。
另外江心嶼的西側,有謝公亭,是為紀念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而建的。謝靈運生性喜好游山玩水。在任永嘉太守期間,他常常泛游至江心嶼。相傳,西山下為當年謝公觀海和休憩之處,后人建亭于此,故稱“謝公亭”。謝靈運曾作《登江心孤嶼》詩:“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明萬歷十五年(1587),人們重修西山山腰上的江上樓,便取謝詩之句,易名為“澄鮮閣”。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鄱陽湖之旅·石鐘山·蘇東坡深夜探奇穴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陜北之旅·寶塔山·范公留遺跡“能巧”顯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