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嬰筑城定南疆
灌嬰初建城,首選在青山湖區,青山湖區是南昌的發祥地。
灌嬰渡江后選定南昌為郡治所在地,設豫章郡和南昌縣,于公元前201年在南昌筑城。城址選在今湖坊鎮境內的黃城寺一帶,距現在的南昌火車站南站東南約4公里處,大抵是東起順化門外15華里的黃城橋,西至順外興福莊。據說,整個城墻用黏土和碎石拌和夯實而成,堅固結實,全城周長10華里又84步。城辟6門:南有南門和松陽門,西有阜門和昌門,東北3門以方隅為名。該城以昌大南疆而取名南昌,屬地包括今南昌市和南昌、新建、進賢、豐城等10縣,面積達3萬平方公里。后經東漢、三國、西晉500余年,南昌一直是豫章首府。到了東晉簡文帝咸安年間(371~372),豫章太守范寧對城墻作了一次較大的修葺,并在城東北和西南又增辟兩門。隋代改豫章郡為洪州總管府,洪州都督府和江南西道的治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對該城不斷進行了擴建和增修,城墻改用青磚砌壘,唐初增筑的城西南隅又較全城擴大了1/4,唐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又再次改建并加高擴大城門。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又擴建城東北隅。經過200余年的不斷改造和擴建,這時的唐城比原來的漢城增加了一倍多,周圍達20余華里,城內人煙稠密,商業發達,亭閣樓宇,鱗次櫛比。至此,漢代的土城就演變為唐代的磚城。象征古代南昌文明的滕王閣,就是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史稱“西江第一樓”。
上一篇:民間藝術尋特色-南昌青山湖
下一篇:紅白喜事談禮儀-南昌青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