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凈土詠》原文與賞析
謝靈運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凈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
頹言安可寄?乘化必晨征。
東漢末年,隨著印度大乘佛典的傳譯,宣傳阿彌陀佛凈土信仰的經典也開始輸入中國。據《大阿彌陀佛經》和《無量壽經》的說法,釋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向一萬二千弟子說法,其中談到,在“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錠光如來”佛在世上教化眾生,以后相繼有數十佛出世,那最后出世的佛叫做“世自在王”。世自在王傳教,在世上弘揚佛法,有個國王叫“法藏”,遂棄國出家。他在世自在王面前許下四十八愿,表示在他成佛以后,他所管轄的佛國凈土沒有地獲、餓鬼、畜生,一切佛國的眾生都可轉生此處,過一種不愁吃,不愁穿,而又沒有任何煩惱苦痛的幸福生活,并且,人人皆可修成羅漢、菩薩,壽命無限。據稱,法藏經歷了“無央數劫”積功累德,終于成佛,這就是后世所謂“阿彌陀佛”。他的佛國也即后世所謂“西方極樂凈土世界”。謝靈運這首詩便是歌詠彌陀凈土信仰的作品。
詩的前兩句說:“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笔紫扔浭隽朔ú厣L在王宮,不貪戀富貴,卻追隨世自在王佛接受佛法的經歷。他身為國王,卻“懷道”出家,最后終于拋棄他的臣民與邦土,成為西方諸佛當中的一員。他在出家之際,還發下四十八樁宏愿,發誓要拯救群生,脫離苦海?!霸秆运氖耍胧恼荷??!睋洞蟀浲咏洝泛汀稛o量壽經》的說法,法藏所謂“極樂將土”世界,其地則由金、銀、琉璃、珊瑚等七種寶物鋪就;這里既沒有山海河谷,也沒有四時更替,永遠不寒不熱;這里的眾生人人住著講堂、精舍,周圍有林泉浴池,洗澡時,“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調和冷暖,自然隨意;想吃飯時,面前便出現了用七寶做成的缽,缽內盛滿各種美味佳肴,隨便享用。吃完之后,缽會自然消失,連刷碗洗筷都不須你勞力;這里的人際關系也相當融洽,“皆相敬愛”“轉相敬事如兄如弟,以仁履義?!敝T生一旦轉生阿彌陀國,即免除了人間一切苦惱勞累,無病無患,無災無痛,而且想活多大歲數就活多大歲數??傊@里的一切都是如意的。這個永恒的極樂世界比現實世界真不知要好幾千萬倍! 那么,眾生即想生長天國,他們是否要付出繁重的代價呢? 不必。法藏所發的大愿,其中就有許多條向善男信女介紹了簡單易行的修行方法。當然,你先要對阿彌陀佛及其凈土信仰有堅定的信念,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強烈愿望,然后,專心稱頌無量壽佛,每日念十遍、百遍,一連念七日七夜,你就會聽到阿彌陀佛的聲音,看到阿彌陀佛的影像,這樣,人死時,阿彌陀佛和他的侍從就會來接你往生極樂凈土,于七寶水池蓮花中化生,你就會成為菩薩、阿羅漢。看!西方凈土,極樂世界是多么美妙!誰人不想往生此處呢? 而往生此處的代價又是那么輕微,這真是再簡單、再廉價不過的事兒! 詩人早已為之陶醉,為之傾倒了。“凈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極樂凈土固然妙不可言,然而所去者也須是具有慧根靈性的人。那種利欲熏心,業不精一,塵欲氣十足的人,是很難修成正果的?!毒S摩經》上說:“時維摩潔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缽在此?”阿難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他尚且如此辛苦的持缽侍從釋迦牟尼,眾生之渴望成佛,難道不更須虔誠,更要不怕辛苦嗎?”頹言安可寄,乘化必晨征。”一種不自餒,不灰心,從現在開始,慎重自處,一心念佛的誠心,徐徐地從胸間流出。詩的后二句用詩的語言闡明了凈土宗的宗旨:修行者當以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愿力為外緣,內外相應,方能往生極樂凈土。
綜上所分析,這首詩是詠嘆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作品,當是謝靈運獲罪遭徙時所作??部赖纳硎?,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正因其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他才更加無可奈何,在百般困惱之中,他也只好向佛典中的虛幻世界中尋求解脫了。詩的結構,首兩句略述法藏王由國王而成佛的經歷;次二句道菩薩普救,往生凈土;五、六二句則道凈土之妙,有慧根者往,表明自己的一片向往之情;最后兩句闡述要往生凈土須一心虔誠不畏辛苦方可。八句詩,蟬聯而下,一氣呵成,寫得十分自然。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八聲甘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凈慈顯老為眾行化且示近所寫真戲題五絕就作畫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