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八聲甘州》原文與賞析
何仙姑
千門萬戶,盡七顛八倒,掘地尋天。真個玄妙,返作笑胡言。無為大道人行少,向捏怪途中有萬千,傷感,蜣轉卻做靈丹。無奈傷嗟最苦,又不知端的,枉棄了家緣。時間清凈,豈解汞收鉛,心思意想,何曾遣暫合眼。陰魔作睡纏。展轉。越思深返作仇冤。誰信無中生有,有中生無,萬派歸源。
這首《八聲甘州》詞,相傳是何仙姑之作。何仙姑,是傳說中道教八仙之一。一說她是宋代永州人。宋曾敏行《獨醒雜志》云:“何仙姑,永州民女子也。因放牧野中,遇人啗以棗,因遂絕粒。能前知人事,獨居一閣。往來士大夫率致敬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宋代典籍中有類似的記載或傳說。一說她是初唐人,生于唐開耀 (681—682) 間,是廣東增城何泰女,住云母溪,十四五歲時,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動如飛,日往來山中采果奉母。另一說她是呂洞賓所超度的趙仙姑,名何,或以手持荷花諧音為何姓。還有一說以為即徐圣臣附何氏女尸所化。盡管其說不一,但民間卻不暇考證其來歷,總是一律把她當作八仙之一來信仰。與八仙中其他諸仙一樣,他們的故事被民間老幼婦孺所津津樂道。
《八聲甘州》 一詞,以傳揚道家思想為本。詞中諷刺了 “蠅營狗茍,驅去復還” 的蕓蕓眾生,認為只有 “清凈”、“無為” 的道家思想才是萬派之源。
上闋寫: 人世間千門萬戶多將是非顛倒,地下尋天上找,無非是追逐名利榮華。說起來也真算得玄妙,到頭來這些人往往成為世人的笑柄。可嘆的是,清凈無為的道家衢路上的同道人太少了,而虛假怪誕的名利狹路上的蒙昧者卻有萬千。真真令人傷感,有些人竟然把糞中的蜣螂視做靈丹妙藥,糊里糊涂,妄自嗟嘆,不明不白,拋棄了家園。
下闋寫: 處于清凈之間,不忘以汞鉛煉丹。終日苦思暝想,整夜不曾有暫時合眼。陰魔在睡中糾纏,令人輾轉難眠,思量太過反招來仇冤。只有相信有無相生的道理,明了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的道家真諦,才算得萬派歸源。
這首詞中滲透著道家思想。老莊哲學中“守柔”、“不爭”、“虛靜”、“不敢為天下先”的思想融于 “無為道”上,化在 “清凈”之中。作為我國土生土長傳統宗教的道教,在生死問題上主張“無死”,追求養生延年,肉體成仙; 在出世入世問題上主張 “佐時治國”,認為修道不能脫離人世,只有學道與治國“兼而修之”,才真正是有道行的的;在形與神的問題上,主張 “內修”與 “外養”結合,形神并養,方可長生。為道教建立理論體系的思想家葛洪在《至理篇》中說: “人之所以死者,諸欲所損也,風冷所犯也。今導引行氣,還精補腦,食飲有度,興居有節,將服藥物,思神守一……可以免此六害。”漢末魏伯陽作《參同契》,他認為萬物的生長變化都是由于陰陽二氣交媾,相須不離,使精氣得以舒發。人要長生,就要據陰陽變化的規律從事修煉,所謂 “煉丹”。“丹”分為 “內丹” 與 “外丹”。“內丹”是于清凈之際煉養體內的 “精氣”; “外丹”是指用丹藥煉成“金丹”,服之則肉體飛升、長生不老。煉取“金丹”的藥物有二十二種:青銅、丹砂、水銀、雄黃、礬石、戎鹽、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赤鹽、曾青、慈石、雌黃、石流黃、太乙余糧、黃銅、珊瑚、云母、鉛丹、丹陽銅、淳苦酒等。故何仙姑詞中有 “時間清凈,豈解汞收鉛”句。這 “汞”與 “鉛”都是丹藥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這首詞在寫法上也帶有道家飄然瀟灑、輕松落拓的風骨。詞中對世人追逐鉆營、佻竊虛名的蠅蠅恍惚之態,做了淋漓盡致的揭露與斥撻。筆法輕靈、語頗諧謔,確乎與“才女” 的身份合契。
何仙姑的傳世之作據說很多,但現在卻大都亡佚。這首《八聲甘州》錄于 《鳴鶴余音》一書中,大概是她唯一流傳到現在的作品。但后代學者也還有人認為,這首詞不類詞體,或是元人托仙姑之名而作。究其實,中國歷來的文化傳統中,有人以文傳的,也有文以人傳的,這首 《八聲甘州》大概會屬于后者。因為,作為中國特產的道教不會泯滅,那么八仙的神祇地位也就永牢,那么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性神仙自然也隨之常享,那么作為才女的附麗之物,詩詞之作,也就必不可少。這大概就是《八聲甘州》這首詞難得的殊遇了。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元丹丘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凈土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