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鴻鵠盡游飏》原文與賞析
王梵志
鴻鵠盡游飏,蝙蝠夜紛泊。
幽顯雖不同,志性不相搏。
他家求官宦,我專慕客作。
齋得二斗米,鐺前交擢腳。
脫帽安懷中,坐兒膝頭著。
不羨榮華好,不羞貧賤惡。
隨緣適世間,自得姿情樂。
無事強入選,散官先即著。
年年愁上番,獼猴帶斧鑿。
這是一首表達志向的詩,比較深刻地描述作者 “不羨榮華”,“不羞貧賤” 的自適自得思想情趣,和安于傭工乞齋,隨緣適世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入選求官”者的輕視態度,是研詩人思想的重要材料。
開頭四句,直接搬運詩歌中常見的比喻手法,以 “鴻鵠”、“蝙蝠” 的習性不同,點明志趣各異,為以下描寫自甘貧賤,不羨榮華思想行為,巧妙地作了鋪墊。由于詩人取喻得當,且易引起人們的聯想,自會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鴻鵠”者翱翔空中,自由飛揚,多被視作胸懷遠志的象征。如 《燕子賦》云: “鴻鵠宿心有遠志,燕雀由來故不知。”“蝙蝠”者,晝伏夜出,怕見陽光,則往往被看成目光短淺的鼠輩,與鴻鵠相比,故而有幽顯之別。所以詩人才說天空中的鴻鵠可以盡情的飛揚,而潛伏的蝙蝠只能在黑暗中雜亂的翻飛,兩者之間的明暗差異是如此的不同,足見其秉性難移,誰也無法更改。這里正是生活中習見的鴻鵠,蝙蝠的不同飛行規律,寓示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志向,含義深刻,意趣雋永,不可不謂于平凡中見乖巧。
自“他家求官臣”,至“自得恣情樂”,以直書的手法寫詩人守貧賤而自得的生活情趣,率直自法,質樸無華。“他家求官宦,我專慕客作。”首先以鮮明的對比,寫出“求官宦”與“慕客作”(傭工)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這兩句詩的重要性在于既隱括全詩的主旨,又具有過渡作用。以下便轉入以我為主的自述,“齋得二斗米”等四句,是寫自己每當齋得二斗米以后,便在炊具邊,交叉兩足,盤腿而坐。脫去帽子,放在懷中,膝頭上還坐著孩子。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與世無爭,頤享天倫之樂的生動場面。“不羨榮華好” 以下四句,則是詩人發出的慨嘆,進一步表達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以貧窮卑賤為羞的廣闊胸懷,只能隨其機緣而順應世間的生活,就可以怡然自得,恣意地分享人間的幸福歡樂。進一步深化 “不羨榮華好” 的思想底蘊,而詩的思想境界也得到充分的展現。
最后四句是詩人對 “求官宦”者的譏諷之詞。“無事強入選,散官先即著”。無事,無須也。“散官”,指有官位而無固定職事的官。這兩句是說無須赴京參加吏部的選官,就可以先得到散官的名稱。“年年愁上番,獼猴帶斧鑿”。“上番”,指輪番供差,按唐制,散官須在吏部上番輪值,供應差事。“獼猴”句,有人認為是以古代戲弄揶揄為官者,意思是說即使是身居散官,年年還要為輪番供差、獼猴戲弄一類賤役而發愁。可見“求官宦”者亦未能得到真正的生活樂越,其下場與隨緣適世的 “慕客作”者適成強烈的反差,不正是 “幽顯不同”,秉性使然的最生動說明嗎!從而使全詩所要表達的題旨在真實的基礎上得到統一,起承這妙,不露痕跡。
本詩全篇皆用白描手法,言近旨遠,辭淺意深,熔敘事于言志為一體,表現出與初唐詩歌迥異的風格,真情實事,怎樣想便怎樣說,功名利祿,富貴貧賤,不求人羨,不怕人羞,其率性自由,何者可及,稱心而言,人亦易足。平凡處卻見奇特,不僅與陷身求官宦者全異其趣,而且與擺脫名教立言,致君之類的老頭巾也不可同日而語,在表現手法上充分表現出寧向下俗,不求上雅的藝術追求,這也是梵志詩被書寫屏風之上,倍受僧俗人士喜愛,并廣為流傳的關鍵所在。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鳥鳴石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鷓鴣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