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萊特的若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5 彩色片 120分鐘
法國雷恩影片公司/電影二頻道/意大利電視二臺/DD制片公司等聯(lián)合攝制
導演:克洛德·貝里 編?。嚎寺宓隆へ惱?杰拉爾·布拉什(根據(jù)馬爾塞·帕尼奧爾的長篇小說《山泉》改編) 攝影:布魯諾·努伊當 主要演員:伊夫·蒙當(飾塞薩·蘇倍朗) 達尼埃爾·奧德葉(飾于果林·蘇倍朗) 杰拉爾·德帕迪厄(飾弗洛萊特的若望) 艾奈斯汀娜·馬祖洛芙娜(飾童年瑪儂) 伊莉莎白·德帕迪厄 (飾艾梅)
本片獲1986年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男演員獎 (達尼埃爾·奧德葉)
【劇情簡介】
本世紀20年代,法國南方。服滿兵役期的于果林·蘇倍朗,復(fù)員回到故鄉(xiāng)普羅望斯省的山村。他的家族因世代近親結(jié)婚,已趨沒落,如今只剩下他和叔父二人。叔父塞薩青年時代曾赴非洲服兵役,終身未娶。于果林懷著重振家業(yè)的夢想,準備回鄉(xiāng)同叔父一起種植花卉,然后娶妻生子,延續(xù)蘇倍朗家族昔日的興旺。
蘇倍朗家族雖有幾處山地,可惜缺少灌溉田地的水源。他們的鄰居“倔老頭兒”是個老光棍,倒有一大片土肥水美的向陽的坡地。老爺子塞薩早有心把“倔老頭兒”的地買下來,偏偏“倔老頭兒”不識抬舉,拒絕賣地。兩家于是結(jié)了怨。塞薩叔侄一心盼望“倔老頭兒”早死,他們好向鎮(zhèn)政府購買那片無人繼承的肥田。叔侄倆暗中使絆,使“倔老頭兒”終于從山崖摔下,不治而亡。
但是出于塞薩叔侄意料之外,“倔老頭兒”竟然有繼承人:那是住在城里的一個遠親,名叫若望。若望的母親弗洛萊特早年曾是塞薩的情人,但是她在塞薩服兵役期間,卻嫁給了別人。終身未娶的塞薩對薄情的弗洛萊特一直心懷怨恨,如今弗洛萊特雖早已去世,但是她的兒子若望居然又成為塞薩發(fā)財致富的障礙。
若望是個有殘疾的知識分子。他生下來就是駝背。但他的心地十分善良,對生活充滿理想。當他得知他繼承了山村地產(chǎn)之后,便攜帶妻子和獨生女兒,搬到鄉(xiāng)下來住。白天田間操作,晚上在燈下讀書,若望認為這種田園生活遠比喧囂的城市生活要美得多。他對塞薩叔侄毫無戒備,相反,由于是近鄰,對他們分外熱情。
塞薩叔侄卻心懷鬼胎,想方設(shè)法逼若望一家搬回城去。若望的妻子艾梅是歌劇演員,在這偏僻的山村,她對舞臺藝術(shù)的懷戀非常強烈,尤其在生活遇到不便時,她更有離去之心。但是她深愛若望和女兒瑪儂,為了他們,她甘作犧牲。生活的艱辛不僅沒有嚇退若望一家,他們反而因戰(zhàn)勝了艱辛而獲得從未有過的快樂。塞薩叔侄于是想出更毒辣的計策:堵塞若望家的水源。一夜的狂風驟雨,迎來了清晨的明麗的晴朗。但是,流向若望家的汩汩清溪卻干涸了。若望是個書呆子,對于水文一竅不通。他求教水文專家,水文專家因受塞薩叔侄的賄賂,不予幫助。身有殘疾的若望意志卻很堅強,每天驅(qū)趕驢車,到很遠的泉邊去運水灌溉田地。塞薩叔侄又一再在夜間破壞他們的莊稼,翌晨假裝驚奇,枉稱野獸踐踏田園。若望一家的日子越過越艱苦。若望的妻子一再勸若望回城,但若望就是不認輸。他扶直七歪八倒的植株,每天運水不止。他的妻子,甚至他的年幼的女兒瑪儂,也幫助他種植園地。但是,他畢竟是個殘疾人,終于積勞成疾,累得一病不起,最后懷著沒有找到水源的遺恨而謝世。
若望死后,他的妻子不愿再留在這個雖然風光美麗但只給她留下痛苦回憶的山村。于是塞薩叔侄以廉價買下了若望家的地產(chǎn)。若望的妻子整理行裝,準備離去。若望的女兒瑪儂依依不舍地在山村附近徜徉。忽然,她瞥見于果林鬼鬼祟祟地潛入山溝。小瑪儂出于好奇躡足尾隨。她發(fā)現(xiàn)于果林撥開堵住泉眼的石頭,清泉涌入蓄水的水池,流向溪溝,她明白了:她的父親是被鄰居叔侄的陰謀逼死的!她奔回家,向正欲動身的母親宣告:她要留下。
【鑒賞】
馬爾塞·帕尼奧爾是法國著名的劇作家、小說家,1946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30年代時,他因獨特的電影見解而遭電影界一些藝術(shù)家的抨擊(他否認電影是獨立藝術(shù),認為電影是裝在片盒里的戲劇),但是他根據(jù)自己的電影見解而拍攝的影片,卻由于有十分濃郁的地方色彩而受到外國觀眾(例如美國觀眾)的歡迎(詳見本書《馬賽三部曲》——《馬里烏斯》、《芳妮》、《塞薩爾》等條)。《山泉》是他發(fā)表于60年代的長篇小說。他的小說同他的戲劇和影片一樣,大多描寫法國南方的風土人情。他的童年是在法國南方度過的,因此,這些小說可以說是他的童年的回憶?!渡饺返那楣?jié)中有典型的南方主題——無理性的愛欲、堅忍的復(fù)仇意志和善惡報應(yīng)。這部小說因此被認為是他的小說代表作。
克洛德·貝里在改編影片時,把《山泉》中的情節(jié)分為兩大段。第一段主要描寫善良的人在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中求生存多么不易,不僅要同無情的自然作斗爭,還要同比自然更難捉摸的人的貪欲作斗爭。這就是影片《弗洛萊特的若望》的主題。第二段則描寫被扭曲的人性所產(chǎn)生的惡,終將受到被損害的善和美的報復(fù)。這就是后續(xù)影片《甘泉瑪儂》的主題??寺宓隆へ惱锏倪@種改編方法,起初被人們視為不忠實于原作(原作溫馨的童年回憶被改造成具有希臘悲劇意味的殘忍);但是影片攝制完成后,人們不得不承認克洛德·貝里的成功。
法國電影由于資金短缺,很少拍攝美國式的巨片。固然,法國電影在藝術(shù)上比美國電影講究,細膩的藝術(shù)處理啟迪觀眾的深思,不像美國電影熱衷于追求視覺的刺激和情節(jié)劇式的感情宣泄。但是構(gòu)成觀眾大多數(shù)的人還是愿意在電影院觀看場面浩大、情節(jié)動人的影片的,尤其在電視普及的今天更是如此。法國觀眾的60%被美國影片奪走,這個事實就是最雄辯的證據(jù)。而克洛德·貝里,作為肯下本錢的制片人,被認為是法國唯一有能力與美國片抗衡的人。
克洛德·貝里作為導演有過曲折的經(jīng)歷。他的成名作是《老人與孩子》(1966),影片描述一個猶太孩子和一個老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度過的悲慘歲月。由于扮演老人的演員米歇爾·西蒙的極其真實的表演,使這部自傳色彩極為濃郁的影片在觀眾中獲得廣泛的歡迎。但是克洛德·貝里后來拍攝的影片 (《馬澤爾·托夫》、《幸運兒》、《性商店》、《當代偉男》、《迷惘》、《小學老師》等),卻因商業(yè)氣過重,迎合時尚而為評論界所詬病。這些影片雖然都程度不同地表現(xiàn)了他對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件所作的反思,但是,情竇初開的性心理描述成了千篇一律的俗套,動輒使用的移動攝影令視覺疲沓而失去新鮮感,情節(jié)設(shè)置缺乏表意的厚度,更談不上象征的意味。總之,影評界把克洛德·貝里視為淺薄的商業(yè)片制作者。不過,在一片詬病聲中,克洛德·貝里也曾努力建立一種與眾不同的流派。他選用音樂廳的滑稽演員柯呂什當這個流派的主角,結(jié)果柯呂什喧賓奪主,克洛德·貝里的作用反被他淹沒。1983年,克洛德·貝里決定改弦易轍。他不再拍攝迎合時尚的自省式的影片,而轉(zhuǎn)向?qū)ΜF(xiàn)實的發(fā)現(xiàn)和描繪。影片《告別往昔》(1983)雖仍以柯呂什為主角,但影片情節(jié)緊扣現(xiàn)實:黑社會通過引誘青年吸毒,使他們成為罪惡的工具;沉溺于失子悲痛的退休警官,終于再次被惡勢力的殘忍激怒,為了拯救一個青年,他終于告別消沉,奮起與黑暗勢力進行斗爭。這部影片獲得巨大成功,它標志了克洛德·貝里的創(chuàng)作生涯進入一個新時期。
克洛德·貝里在許多年中主要擔任制片人,扶植青年導演(例如流亡法國的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他認為法國電影若要在國際范圍內(nèi)同美國電影抗衡,必須拍攝巨片,必須拍攝觀眾感興趣的題材?!陡ヂ迦R特的若望》是他的這一觀念的藝術(shù)實踐。接著,他又導演了它的續(xù)篇《甘泉瑪儂》。1994年,他以巨大的氣魄拍攝了場面恢宏、演員逾百、根據(jù)左拉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萌芽》。這些影片都是高投資、高收益的巨片。
所謂巨片,是指為場面浩大而不惜耗資拍攝的影片。這要求導演不僅有構(gòu)建巨幅畫面的能力,還要有指揮全局的魄力。而敏感的導演能從蔚為壯觀的影像系統(tǒng)中,從情節(jié)的曲折發(fā)展中,抓住傳遞情緒的細節(jié),有效地通過有序的畫面,推動情節(jié)向高潮發(fā)展,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影片《弗洛萊特的若望》很著力于人物性格的描述,但這種描述緊緊地扣住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一般影片慣用的“特寫”在這部影片中用得很少,而對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則不惜“潑墨揮灑”或“重彩點染”地予以描繪。影片中的人物大多處于中景或全景,在自然的巨幅景色的對比下,他們顯得相當渺小;巨幅自然景色猶如囚禁他們的框架,他們走不出這個框架。這樣,影片的主宰,影片的頭號主角,就不是哪一個人物了,而是無處不在的大自然;人物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言行細節(jié),都顯示出自然力量在他們身上所起的作用。影片以這種對大自然的盡情的描繪,敘述了一個殘忍的故事:一個善良天真的殘疾人懷著尋求田園恬淡生活的愿望,來到這個風景如畫的山村,結(jié)果他卻落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影片無情地記錄了卑劣狡詐的鄰居和山民如何串通一氣,迫害與世無爭的若望。若望臨終只恨自己力弱,從未懷疑在他周圍一直存在著一個以把他迫害至死為目的的陰謀。優(yōu)美而神秘的自然景色,像雀巢一樣筑于崖壁的民居以及坡下的分散的田地,通往田地和居所的山石磷峋的小路,與小路并行的小溪和溪邊的品種繁多的野花,還有山下的那個古舊的小鎮(zhèn),這一切都顯得那么純樸,那么古意盎然。人們說著口音很重的方言。這里離近代科學似乎很遙遠(水文地質(zhì)師需乘坐卡車,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才能到達小鎮(zhèn)),人們的全部生活幾乎全都依賴從不知何處流來的泉水——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但這里不是世外桃源。這里有你死我活的斗爭,為了爭奪和擴大生存空間,這些說著口音很重的方言的農(nóng)民,其實并不純樸,相反,他們因愚昧而更為殘忍。知識分子若望一家的毀滅,證明文明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是無能為力的。近年來,許多影片描寫的是燈紅酒綠的城市生活,本片卻把觀眾帶到往昔的,充滿魅力、神秘和血腥的農(nóng)村,這無疑給觀眾的想象力帶來了一種非同一般的刺激,無怪乎影片一上映就躍居票房收入統(tǒng)計名單的前列。
《弗洛萊特的若望》的成功,還在于導演善用演員。巨片往往借助明星。本片也不惜高薪聘用法國影壇的超級明星伊夫·蒙當和杰拉爾·德帕迪厄。但是“明星策略”并非十拿九穩(wěn)的成功保證,成功的關(guān)鍵還在于導演如何使用明星。本片在“明星策略”上的成功在于這些明星既與影片中非常典型化的人物溶為一體,同時又保持了他們作為明星的本來面貌。伊夫·蒙當本來就是南方人,他扮演的塞薩,那一舉一動,尤其那一口南方話,令人信服地認可了他所扮演的人物。但同時,觀眾又始終清醒地記得,這是伊夫·蒙當。至于德帕迪厄,當觀眾第一次看到他的駝背,或許會微笑著等待他下面的表演。他談吐溫文爾雅,一言一行都流露出他對妻子和女兒的無限溫情,以及他待人接物的善意和禮貌。他在燈下讀書時的專注,使你不得不贊賞演員表演的真實。當你看到他吃力地趕著驢車往缺水的田地里送水時,你會被這個殘疾的好人的勤奮而感動,當他累得一病不起,遺憾地謝世時,你會同他的妻子和女兒一樣為他的不幸而扼腕嘆息,甚至流淚。但你在感動的同時,始終不會忘記這是大明星德帕迪厄的出色表演。
然而影片中最引起注意的是扮演于果林的演員達尼埃爾·奧德葉。他非常善于用眼神來表演。貪婪、狡詐、殘忍、愚昧全都在他的眼神之中,但這些人性負面的東西,他表現(xiàn)得并不單一,而是體現(xiàn)了一種人性的復(fù)雜性。這種復(fù)雜性在影片的續(xù)篇《甘泉瑪儂》 中將更為展開。
從60年代以來,法國電影崇尚新穎的導演手法。新浪潮幾乎把經(jīng)典的導演手法都一棍子打死。但是,到80年代,經(jīng)典的導演手法由于一些影片的成功而卷土重來。本片的導演手法就非常傳統(tǒng),沒有一點花哨,不玩絲毫“深沉”,始終穩(wěn)當?shù)匕盐兆∫环N節(jié)奏感和空間感,正因為如此,若望的悲劇性故事才這樣引人入勝和感人至深。
上一篇:《弗朗肯斯坦的新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征服者佩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