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
雖說人生漫長,但其實只有三天的時間,即昨天、今天和明天。內向的孩子因為不善于傾訴,往往把很多不開心的事情都壓抑在自己的心中,這使他們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在有些事情上,他們并沒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會懷著悲觀的心態去想象各種糟糕的結果。在這樣思考的過程中,他們的痛苦被醞釀,變得越來越大。他們的心理壓力也變得更強,這使得他們無法正常地生活和學習。而實際上,在人生的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之中,昨天已經過去,成為了無法改變的歷史;今天才是我們真正正在經歷的,也是可以改變的;明天雖然是美好的,卻還沒有真正到來。所以,我們在今天,對于明天是無法掌控的。由此可見,每個人真正可以掌握的只有今天。對于內向的孩子來說,要想從痛苦的回憶中擺脫出來,就應該讓自己活在當下,更加關注今天。
如果因為沉浸在過去痛苦的回憶中,導致我們錯過了今天,那么我們的明天也就不會再那么美好;如果因為憧憬明天而使得今天無所事事,那么明天就會變成水中花、鏡中月,即使有再美好的設想也不會實現。由此可見,過好今天多么重要。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孩子與其因為這些事情而怨聲載道,沉浸在痛苦之中無法自拔,還不如過好今天,因為如果今天過得不好,等到了明天,孩子們就會又有了一個痛苦的回憶,那就是關于昨天的回憶。只有把今天過好了,孩子們在到了明天之后,才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昨天值得追憶,倍感欣慰。
不可否認的是,人生之中常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使我們受到痛苦的打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打擊之下就會一蹶不振,就會始終因為被打擊而感到痛苦。越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越是應該積極地擺脫痛苦,因為人生只要活著,就要努力地向前看,而不能沉浸在痛苦之中無法脫身。作為父母,應該堅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以讓孩子養成一切向前看的良好心態。
自從奶奶去世之后,喬喬感到非常痛苦。喬喬從小是由奶奶養大的,與奶奶之間的感情非常深。直到上小學,喬喬才離開奶奶的身邊。在上小學之后,每個周末,喬喬都會回去看望奶奶,和奶奶一起過周末。
看到喬喬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之中,淚眼婆娑,沒有心思學習,也沒有胃口吃飯,媽媽感到非常擔憂。一開始,爸爸媽媽都盡量避免在喬喬面前提起奶奶,但是后來他們發現這樣做并不能幫助喬喬減輕痛苦,反而讓喬喬更長久地沉浸在對奶奶的思念之中。媽媽很清楚,對于孩子而言,想要理解死亡是很難的。她知道,喬喬的情緒需要一個發泄口。思來想去,媽媽決定正面和喬喬談起奶奶去世的問題,這樣說不定還能幫助喬喬盡快擺脫痛苦。
周末,媽媽對喬喬說:“喬喬,今天咱們畫一幅畫,好不好?”喬喬無精打采地看著媽媽,問:“畫什么畫呢?”媽媽說:“今天,我們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奶奶,好嗎?”聽到媽媽的提議,喬喬的眼淚簌簌而下。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喬喬說:“喬喬,奶奶已經去世了。奶奶的生命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她很有可能以另外一種形式在看著我們呢!我們每天是高興還是傷心,奶奶都會知道的。今天,媽媽希望你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奶奶,我們可以把這幅畫燒給奶奶看,好不好?”聽到媽媽的話,喬喬這才產生了一些興趣。他問媽媽:“奶奶真的能夠看到我的畫嗎?”媽媽說:“奶奶活著的時候最疼愛的人就是你,她一定還在天上關注著你呢。如果奶奶看到你現在的樣子,看到你每天不吃不喝,學習成績下降,她一定會感到很傷心的。媽媽希望你把這幅畫當成一封信,告訴奶奶你現在生活得很好,安慰奶奶的在天之靈,這樣奶奶也就可以放心了。”聽到媽媽的話,喬喬若有所思,很快,他就拿起畫筆細致地畫起了自己心目中的奶奶。
喬喬用了幾個小時才畫完了這幅畫。畫完這幅畫之后,媽媽明顯感覺到喬喬的情緒有了好轉,他已經把對奶奶的思念都轉移到這幅畫中了。漸漸地,喬喬的情緒從痛苦之中走出來了,他又恢復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每當有了開心的消息時,他就會在奶奶的遺像面前把這些消息告訴奶奶。
如果爸爸媽媽始終避免在喬喬面前提起奶奶,那么喬喬對于奶奶的思念之情就找不到出口去發泄,使喬喬長久地沉浸在對奶奶的思念之中,感受到痛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意外,例如失去親人就是讓孩子很難理解的一件事情。那么在孩子陷入痛苦的情緒之中時,父母不要采取逃避的方式,而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對。事例中,媽媽讓喬喬畫一幅畫表達對奶奶的思念之情,這就是很好的直接面對痛苦的方式,也能有效地幫助喬喬發泄心中的痛苦。
毋庸置疑,和成人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比,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較差的。那么在遭遇過各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之后,孩子在心理上更容易受到傷害,而且也會長久地沉浸在當時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做噩夢等情況。這都是說明孩子在情緒上還沒有擺脫痛苦,那么父母要幫助孩子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讓孩子找到合理的渠道發泄情緒,也讓孩子知道事情已經真正發生了,不可能再改變。唯有如此,孩子才會漸漸地從痛苦之中擺脫出來。
父母在發生糟糕的事情時,總是會刻意地向孩子隱瞞回避孩子,避免和孩子談起這些事情。父母要知道,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獨立地面對生活,與其讓孩子在長大之后猝不及防地面對生活殘酷的真相,不如讓孩子從小學會接受這些可怕的事情。畢竟這是成長的必然,是不可逃避的。雖然孩子會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痛苦,但是他們終究會知道這些事情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只有從心理上接受各種事情,孩子才能從容地應對人生,這當然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上一篇:不要在失敗的陰影中自哀自憐
下一篇:親子相處模式,影響孩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