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失敗的陰影中自哀自憐
哲人說:“挫折造就生活。”凡是能夠成大事者,都必須經得起挫折的歷練,經得起失敗的打擊,因為成功需要風雨的洗禮。一個人要想成功,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忍耐力,而不要在失敗的陰影中自哀自憐。挫折與失敗就好像是一塊石頭,對于那些內心脆弱的人而言,它是一塊絆腳石,那塊石頭讓他們止步不前;而對于內心極具忍耐力的人而言,它就是一塊墊腳石,它會讓人看得更遠、站得更高。一個人若是經不住失敗,受不了生活的磨煉,那他只會沉浸在失敗帶來的痛苦之中,他除了不斷地抱怨,別無他法,在他的心中,沒有希望,也沒有前進的方向。實際上,挫折從來都不是絆腳石,在經受失敗和挫折的過程中,我們鍛煉了對于挫折的忍耐力,而我們從失敗中汲取的經驗和教訓,將成為我們再次贏得成功的有力保證。一個想成大事的人,應該不畏懼失敗和挫折,不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當他看得開失敗時,自然容易成功。
一位少年自認為看破了紅塵,放下了一切,歷經了千辛萬苦找到了隱藏在深山里的寺院,他見到方丈后,說自己想出家,他認為自己只有在這里才能真正地洗去城市的繁華與浮躁。方丈仔細打量著少年,問道:“做和尚要獨守孤燈,終身不娶,你能做到嗎?”少年堅定地回答:“能。”方丈又問:“做和尚要每日三餐粗茶淡飯,粗衣薄掛夏熱冬寒,你能忍受得了嗎?”少年回答說:“能。”方丈又問:“做和尚要無欲無求、無怨無恨,不問恩情、不記仇恨,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心如明鏡不染塵埃,你能做到嗎?”少年斬釘截鐵地說:“能。”然后,方丈問了一些關于佛法的東西,少年都能作出很好的回答。但是,最后,方丈拒絕了少年出家的請求,而是把少年送下了山。臨走時,方丈留下了這樣一句話:“未曾拿起莫談放下,當你真正拿起時,你再回來告訴我你還能不能放得下。”
真正地看開一切,應該是“無欲無求、無怨無恨,不問恩情、不記仇恨,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心如明鏡不染塵埃”,而這些都需要強大的挫折忍耐能力。沒有真正地經歷過失敗,自然就沒有足夠的挫折忍耐力,一旦失敗降臨,少年便沖動地想要逃避整個現實世界,想來在他心中還是有怨氣,所以,他的請求遭到了方丈的拒絕。
嬰兒呱呱墜地便開始哭泣,也許就是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未來的人生中要面對很多不如意吧!當你因為人生的諸多不如意而抱怨時,不如想一想,這些不如意恰恰是人生的本來面目,正是你理應接受的。換個角度來想,這個世界是由相對論組成的,沒有丑就無所謂美,沒有痛苦就無所謂快樂,沒有不如意也就無法顯現出一帆風順時的春風得意。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更應該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如意,因為它不但是人生的本來面目,也是我們更加品味到人生甘甜的不可缺少的背景。因而,我們必須坦然接受人生的不如意。
很多人都因為不如意而郁郁寡歡,卻不知這么做的結果除了更加使自己遠離快樂之外,絲毫也不能改變不如意的現狀。甚至,也許原本還不那么糟糕的事情,卻因為你的悲觀絕望,變得更加沉淪。佛教里講究“無常”,意思就是說,人生的很多事情都在不斷的轉化之中,壞事有可能變好,好事也有可能變壞。所以古人云,福禍相依。既然不如意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我們與其悲苦地度過每一天,不如樂觀地面對,讓自己享受積極的人生。這樣,那些不如意就會變得不值一提,甚至因為你心態的不同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年邁的塞翁帶著家人一起住在遙遠的邊塞。因為地廣人稀,塞翁養了很多馬。有一天,塞翁放馬回來,發現有匹馬不見了。在當時,丟失一匹馬是很嚴重的損失,因而鄰居們全都聞訊趕來安慰塞翁,讓他不要因為一匹馬過度傷心,乃至損害身體。不想,塞翁卻不以為然地說:“丟了一匹馬有什么關系,也許反而是好事呢!”聽了塞翁的話,大家都以為他傷心過度昏頭了,或者就是為了面子故意不以為然,全都在心里暗暗嘲笑這個倔老頭。然而,幾天之后,那匹丟失的馬竟回來了。最讓人高興的是,這匹馬還從塞外帶來了一匹駿馬。得到這個喜訊,鄰居們又紛紛趕來恭喜塞翁,說:“您老人家可真有遠見啊,居然能預見到這匹馬不但自己會回來,還能拐帶一匹駿馬回來。您的運氣真好,真是財旺啊!”不想,在鄰居們的祝賀聲中,塞翁非但沒有表現出高興的樣子,反而愁眉苦臉地說:“平白無故多了一匹馬,誰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也許會帶來什么禍患呢!”鄰居們暗暗想道:你這個老頭子,一定是故意裝作不高興的樣子,大概是怕別人嫉妒吧!
幾天之后,塞翁的獨生兒子騎著塞外的駿馬出去游玩,不想,這匹馬性格剛烈,很難馴服。在到了野外之后,居然猛地站立起來,把塞翁的兒子重重地摔到地上,使其摔斷了腿。發生這樣的事情可不得了,鄰居們都去安慰塞翁,讓他不要心急,等著孩子慢慢康復。讓他們更加驚訝的是,塞翁面色平靜地說:“摔斷了腿沒關系,至少命保住了。也許,這件事情還能給他帶來福氣呢!”大家都以為塞翁又在胡說八道,因為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出摔斷了腿有什么好的,居然還能稱得上福氣。很快,為了驅趕入侵的匈奴,國家開始征兵,所有符合條件的年輕人都必須上戰場。然而,塞翁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無法走路,躲過了征兵。在殘酷的戰爭中,很多年輕人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塞翁的兒子卻好好地活著。
這個夏天水很大,很多地方都發生了水災。張婆婆居住的小村莊因為決堤,一下子就被水給淹了。由于張婆婆家的泥屋年久失修,在洪水中很快就倒塌了。當洪水退去,張婆婆回到滿眼破敗不堪的家時,不由得痛哭失聲。這時,住在縣城里的女兒聞訊趕來,張婆婆向女兒哭道:“好好的房子,說塌就塌了,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啊!”女兒一邊安慰媽媽,一邊不以為然地說:“媽,人活著不就是最好的么!要是當時你在屋子里,后果可不堪設想。而且,你這屋子早就該拆掉重建了。這下正好,聽說國家會給一部分補貼,我再和弟弟張羅下,湊點兒錢,給你重新建造磚瓦房,豈不是很好么!”聽了女兒的話,張婆婆心情才好一些。
塞翁雖然失去了一匹馬,卻并不覺得這就一定是災禍;后來,他又平白無故地得到了一匹馬,卻也并沒有因此而高興;在獨生兒子因為騎馬摔斷了腿之后,他居然毫不傷心……不得不說,這些反常的表現,都是塞翁的鄰居們所不能理解的。其實,塞翁只是看透了這些事情,因而覺得福禍相依,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無法預測的,所以無須過于悲傷或者歡喜。果然,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躲過了征兵,最終保住了性命。對于這些高興或者悲傷的事情,塞翁全都無一例外地坦然接受,不得不說他是人生的智者。在第二個事例中,張婆婆的泥屋倒塌了,她很傷心,不知道日子如何過下去。而女兒的一番話顯然更積極,而且說正好借此機會給媽媽蓋新房,從樂觀的角度安慰了媽媽忐忑不安的心。
生活中,只有很少的人,不管思考什么問題,都會從積極的角度出發,非常樂觀頑強的他們,即使遇到什么災禍,也能坦然度過。相反,大多數人都是和張婆婆一樣的悲觀主義者,因而總是悲觀絕望,使生活充滿沮喪。需要注意的是,人生的態度往往能夠決定我們的命運,因而,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應對人生的很多不如意。把命運握在自己手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上一篇:不生氣,才能有智慧
下一篇:不要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