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何須急切地去證明什么
區書法比賽二等獎、市創意大賽一等獎、區級三好學生、優秀干部、連續三年二等獎學金……從小到大,諸多的獎狀與光環伴著他一路走來,漸漸的在他心里只有“更好”,這次的成績所得到的肯定催促著他追尋下一次成功的腳步,愈加急迫。
就在馬上要拿到大學期間最后一次獎學金時,他病倒了。醒來時,ICU病房,一個方方正正的監視儀,從上到下顯示著四行數字。那時,一米七幾的個子不到90斤(45公斤),體溫35攝氏度。
無疑,休息靜養,營養支持;無疑,父母操碎了心思跑斷了腿,歷盡暑往又寒來。一向以“能用獎學金交學費”自豪的他,這一次,花了家里好幾萬;一向以“別人家的孩子”竊喜的他,這一次,讓父母熬白了頭。
在醫院里,他收到了英語六級考試的通知,卻因為身體尚為虛弱而未獲準出院,不得不放棄了報名;接著,他陸續聽到了同學們去各個牛X單位實習的消息,卻仍因身體虧損嚴重而不得不繼續住院治療。
他“失敗”了。
好在,臨畢業時他終于勉強康復出院完成了論文答辯,參加了畢業合影,拿到了象征學位的硬皮本;好在,在這一切還沒辦妥之前,家人就托熟人給他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是一份與他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工作,但卻是一家世界500強的企業。接下來的一年半,他拼了命地克服一切困難,拼了命地與自己本不健壯的身體對抗,只為了他心中的“更好”,為了證明給父母周圍的親戚朋友看,他們的兒子雖然“走過一段彎路”卻也還算有出息——“是的,我需要快速恢復、建立自信心!”他在博客中寫道。
后來?后來,他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幾乎公司所有的獎勵,和上學時一樣,業績標兵,年終大獎。可是后來,他身體的大壩再次垮塌,不得不辭職休養。
臨走時他哭了,出人意料的,不是不舍,是壓抑許久的心聲:“我早就想能有這么一天,可以徹徹底底的休息,可以請假不算考勤不影響我年度評獎,我每個夜晚每個凌晨都如此渴望,可是我卻必須熬下去,我要補回那段失敗的時光……”
領導請他喝酒,一口悶了一杯酒跟他說:“你還年輕,別想那么多,做該做的事,別那么急切地想要去證明什么,一步步來,只要你踏踏實實做該做的事,到時間都會有的。守得住,慢慢來。”
我們總是對短期收益期望過高,卻對長期收益期望過低。現實生活中,多少人不斷倒在“成為更好的人”這句充斥著“更高、更快、更強”的勵志腔調中。
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今天陪家人在午后的陽光下漫無目的地閑聊一下午,講述童年、成長、家庭瑣事,算不算是另一種收獲?如果今天沒有讀陀思妥耶夫斯基,沒有跟進名人博客,沒有刷新微博,只是給自己擺弄了一桌精致的下午茶,躺在戀人的臂彎里發呆,算不算另一種得到?
生命哪里用得著那么急切地去證明什么?即使無法改變一些現實,也該努力試著去共同承受。我們必須學會尊重事物內在的變化規律,而不是夸大速成之力。現實的改變需要時間,我們也需要耐心。真正沉浸到生活中而非急著建功立業,這樣才能體味到“如同中藥和老火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熬出來”之后沉淀析出的味道。
生活更美好的可能性,恰恰就在于緩緩經歷的一步步、默默感知的一天天。
上一篇:清晰計劃,努力向前行
下一篇:生活總有糟糕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