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與排遣(二)
案例
90年代初,大上海的一個陰雨天。一個中年人在一幢高樓里他的辦公室內踱來踱去,也許思考了許久,也許只是一時的沖動,總之,最后他打開了辦公室的窗戶,縱身一躍,結束了他正值盛年的生命……
他便是方宏,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總經理、桑塔納集團總裁。
方宏為什么要跳樓?他的自殺事件震驚了整個上海灘,他的自殺緣由也成了人們不斷尋求的答案。
是生活所迫嗎?作為桑塔納集團總裁,他的生活雖不至于要啥有啥,也不會揭不開鍋。
是事業受挫嗎?他因其優秀的工作業績曾被人們譽為“桑塔納之魂”,跳樓之刻正是他處于事業巔峰之時。
是家庭不和嗎?他有一個妻賢子孝的令人羨慕的家庭,他和家人更沒有什么大的分歧。
人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原因,而又逐一排除了。那么,他總不會無緣無故地自殺吧,心理學家認為,方宏自殺的主要原因是他有病,但這是一種心病,具體地說,是隱匿性抑郁癥。
分析
提起抑郁癥,人們一般想起病人的“三低”表現。一是情緒低沉,病人十分消極,終日沒有一絲笑容,生活中沒有歡樂,對前途悲觀失望;二是運動活力低,病人感到全身無力,動作緩慢,一些日常活動如衣、食、住、行都成了心理負擔;三是思維活力低,表現為思維遲鈍,學習、工作效率明顯降低。但是隱匿性抑郁癥卻缺乏上述典型表現,如方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人們常見的是他光彩照人的指揮與管理藝術,而沒有覺察已折磨他許久的心理障礙,而正是心理障礙,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
隱匿性抑郁癥在任何年齡都可發生,而且常見于女性。它以慢性疼痛等軀體癥狀為主要表現,可出現消化系統、泌尿系統或神經系統等某系統的功能性紊亂癥狀,癥狀常繁雜多變,有時酷似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慢性疼痛的同時,病人常伴有焦慮、睡眠障礙等抑郁癥狀,而且癥狀上午重,傍晚輕,陰天重,晴天輕。這也是方宏為何選擇一個陰天的上午了卻一生的原因之一。另外,如果人們不能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常難以發現其抑郁情緒,易被誤診為軀體疾病或“神經衰弱”,以致久治不愈,不僅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也加重其經濟負擔。了解了方宏先生自殺的緣由,人們不禁要問,當年這位桑塔那集團總裁跳樓的時候可曾知道自己的心理障礙?是什么阻止了他去心理咨詢的腳步呢?也許,他不知自己的心理障礙故而未去咨詢;也許,他對自己的心理障礙有所了解,但他的人格特點決定了他悲慘的結局。患隱匿性抑郁癥的人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人格基礎。這類患者大都性格外向,喜歡爭強好勝,內心活動豐富,自尊心強,往往不愿在他人面前暴露內心體驗,極力掩飾抑郁情緒,患者帶病仍堅持工作、正常生活。局外人常看不見異常情況,往往忽視病人流露出的蛛絲馬跡,當患者突然自傷甚至自殺還感到難以理解。
因而,我們可說,對那些對自己的心理障礙還未很了解的人而言,如果你的內心充滿著憂郁卻還是強裝笑顏,如果你的自尊使你埋藏著精神上的痛苦體驗,如果你覺得生命已經沒有意義,人生也走到了終點,那么,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走進心理咨詢室,傾吐出所有的苦痛,為的是不讓方宏的悲劇重演。
重建自我概念法。這種方法的目的就是換個角度來看待自己,從而戰勝抑郁,重塑自我。當患者進入病態時,在消極沮喪的心境下會感到整個世界都被一片黑暗所籠罩。其實這并不是事實,但情緒低落時,情緒與思維的變化使自己扭曲的心理產生憂郁的心境,不敢面對現實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因此,要盡量在認識的基礎上,設法克服由此引起的思維與行動上的偏差,以積極豁達的態度去排除心頭灰暗的陰云。不斷對自己說:“我行!”盡量設想一些美好的事物情節甚至做個“白日夢”,使自己的心理松弛、舒展,或者自我陶醉一下,這多少是對自己的一番肯定。敢與自己的抑郁、煩惱、消極心理對抗,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正確地對待自己,建立自愛心及自信心,不能無限度地貶低丑化自己或誤解與責難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確實不是一件易事,但在憂郁自責的心境中,敢于找自己的閃光點,找點快樂,給自己一點歡樂與興趣,這就是戰勝自我,戰勝抑郁的前奏。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這種神經癥由于其癥狀的隱匿性容易誤診,所以患者和醫生要密切配合。二是此癥還有一些軀體癥狀,因此除心理治療外,若加以某些藥物,療效會更好。
上一篇: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與排遣(一)
下一篇:攻擊型人格障礙的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