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效應:考試環節,心境輕松尤為重要
人們把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不少孩子在考試前都會有緊張的情緒,有的孩子會手心出汗,甚至出現頭暈、全身乏力的現象。面對如此緊張的孩子,父母也陷入了焦慮,不知道該什么辦。實際上,孩子在考試之前出現緊張的狀態,都是有原因的。
面對考試,孩子該怎么辦呢?其實秘訣無非是強化信心,正確地看待考試。考試都是有規律可言的,只要平常學習都到位了,那么考出理想成績應該是自然的。我們可以對孩子說:考試并不可怕,它和平時作業練習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假如孩子還是對自己信心不足,那就要引導他看到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不斷進步。要多看、多說、多想自己的優點,尤其是那些平時貪玩而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千萬不要覺得一切都太晚了就輕易放棄了。
當然,父母應該認真地分析孩子的實際水平,從興趣愛好以及能力出發來選擇最適合孩子的目標,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假如實現目標的機會大了,自信自然也會增強很多。
最近要考試了,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林媽媽也陷入了焦慮中。中午吃飯的時候,幾個同事坐在一起都議論開了:“平時孩子倒有說有笑挺輕松的,一到考試就緊張了,天天在我跟前說‘不想考試,討厭考試’,這可怎么辦呢?”“我家田田也是,平時活潑機靈,看起來很輕松,但一到考試整個人都懵了,每次到了期中期末考試都緊張得手心冒汗,有一次考試,她還緊張得生病了。”“我家孩子更嚴重,每次考試都想逃避,不是生病就是出點事情,只要一聽說考試,不僅孩子緊張,連我都緊張了。”聽了同事們的聊天,林媽媽也加入到了其中,最近豆豆老是心神不定的,好像書也看不進去,還幾次跟媽媽說:“媽媽,要是我沒有考好,你會打我嗎?”那眼神中透露出的緊張,連林媽媽都忍不住心疼。
孩子一考試就緊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孩子考得不好就打罵責罰,如此,孩子會形成心理陰影,進而會成為一種心理障礙,一聽說考試就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有的孩子本身心理素質就比較差,平時也很少向父母訴苦,即便是自己有許多學習上的壓力也一個人承受著,而這時候父母也忽視了對孩子心理問題的關注,這就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容易緊張的情形;有的孩子則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壓力,有可能是老師方面的壓力,也有可能是同學們無意帶來的壓力,他在一種壓力重重的環境中自然會產生緊張的情緒。
1.給孩子一個輕松的環境
即便是擔心孩子的情況,父母也不要表現出自己的焦慮,需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如果考試臨近了,父母不應該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考試上面,這樣不但給自己帶來了煩惱,無形之中也給孩子帶來了壓力。父母可以假裝無意地說:“咦,你今天考試?我還以為還要過幾天呢,好好發揮哦。”這樣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輕松,就會讓孩子松一口氣。
2.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
有的孩子遇到了學習上的壓力也不會開口向父母講,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主動與孩子談心,明白他到底在擔心什么,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樣一點一點地緩解孩子心中的壓力。尤其在考試來臨之時,父母可以與孩子談一些輕松的話題,讓孩子放松心情,釋放出緊張的情緒。
3.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信
有的孩子一旦有考試失利的經歷,就對此念念不忘,每逢考試都擔心自己會考得很差。這時候,父母要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告訴孩子要相信自己。另外,父母也可以教孩子增強自信的秘訣:每天早上對著鏡子說,我是最棒的!這樣,孩子就有充足的自信來應對考試,緊張的心情也會隨之消失。
心理啟示
在考試中,孩子可能會遇到許多困難,如估計不足,缺乏應對準備,就可能影響臨場的狀態,導致緊張慌亂。父母要給予孩子一些建議,比如,考試時生病怎么辦?考試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怎么辦?一開始就遇到不會做的題怎么辦?萬一第一門課考得不理想怎么辦?假如父母事先考慮或準備得充分一點,那么即便孩子真的遇到了,也會冷靜很多,而不至于手足無措。
上一篇:觀察考官,準確地表達自我
下一篇:認同和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