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遠離網絡游戲
幾位家長坐在心理咨詢室里,聊起了孩子沉溺網絡游戲的話題。
家住東城的鄧媽媽說:“孩子高考之后徹底放松,曾連續上網10小時,天天待在家里玩網絡游戲,不運動、不休息,我真擔心她會玩上癮而影響身體健康。”
黎先生滿臉愁云:“我們家一對雙胞胎,高考后放假在家迷上了打游戲。前幾天她們姐妹倆為爭電腦玩網絡游戲大打出手,看到她們為玩游戲而傷姐妹情,我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扯下了鍵盤。以前她們利用周末玩玩放松一下也沒怎么管她們,現在放假了更是變本加厲地玩,我早就想揍她們一頓了。”
坐在一邊的楊女士也有同樣的煩惱,她說:“孩子現在正在讀初二,就有玩網絡游戲上癮的傾向。前段時間,沉迷游戲的她提出不愿意上學,我當時生氣地把網線撤了,結果,孩子待在家里任憑我們責罵就是不愿意上學,我實在是沒轍了。”
那么,對網絡游戲,孩子是怎么看待的?
不少孩子表示:“終于結束了緊張的考試,可以無憂無慮地玩游戲了。”王同學介紹說:“我們班里27位男生,大部分都會打網絡游戲,但他們平時是上完課、做完作業才玩一玩,有些玩游戲的同學學習成績也特別好,平時也不怎么見他們上癮。如果假期沒人監管,那就很難說了。”一位高三的女學生說:“經歷過高考,放松下來之后,我突然不知道該干些什么了。于是在網上打起了奇幻游戲,現在每天上網超過10小時,過著昏天黑地的日子。”
另外,不少孩子稱,他們玩諸如“永恒之塔”“熱血英豪”“冒險者”“魔力寶貝”等游戲。有的游戲帶有暴力、血腥、色情等因素。有的孩子還會在游戲中買武器,花幾千元買裝備、道具,他說:“因為你想上一層,級數高一點,裝備好才能打贏別人。”對此,教育專家表示,經常接觸暴力游戲的孩子多少會存在一定的暴力傾向。
由于處于升學階段的孩子學業和心理負擔比較重,網絡很容易成為他們躲避負擔和壓力的“防空洞”,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另外,由于青春期孩子不具備較高的識別和判斷能力,無法自覺抵御不良信息的影響,這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一些青春期孩子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導致出現一些精神和軀體的病癥,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小貼士
1.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青春期孩子沉迷網絡游戲,大多數是為了滿足某種心理需要。青春期孩子有許多的心理需求,但是,這些需求很難輕易得到滿足,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然而,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他們卻能輕易地得到滿足。在網絡里,在游戲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這種成功的概率會大大增加。每打過一關,那種欣喜若狂的感受比在現實世界中要快樂得多。而且,這種感覺會強化他們參與網絡游戲的行為,使他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2.父母對沉迷網絡的孩子要有耐心
許多父母在向心理醫生求助的時候,都會說“孩子上網已經幾年了”,試想,幾年時間養成的習慣,會在幾個月或者幾天就改掉嗎?作為父母,要想挽救那些對網絡游戲著迷的孩子,除了具體的方法之外就是要有耐心。
3.給予孩子更多的愛
在家里,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溫暖、寬松、民主的環境,讓他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對待孩子,要多鼓勵,少責備。這樣一來,孩子不會因為父母的批評而難受,不用為實現不了父母的愿望而擔心。當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他就會漸漸地遠離網絡游戲。
上一篇: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偶像
下一篇:意外情況面前要冷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