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退時遇上老板,沖進電梯后卻發現只有你和首席執行官兩個人,在這些尷尬、難應付的場合里,你應該作何反應呢?
你正在快餐店里排隊,有人走過來打招呼,你卻怎么都想不起他的名字。
“我發現,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報之以微笑,讓他自己說出名姓。”紐約市著名的LeCirque餐館老板敘瑞歐·馬克考尼說,“絕不要問他是誰。你最終會從他自己的談話中知曉,或者等他離開后通過詢問其他人弄清楚。”
另一個選擇:如果那位神秘人士與你打招呼時沒有叫你的名字,你可以重新介紹一下自己:“嗨,你好!我認識你,我是某某。讓我想想,我們是怎么認識的。”“他也許能從中得到提示,告訴你他的名字。”《CEO教材》一書的作者黛博拉·本頓說。
當然,還有一個備份選擇。如果你是與其他人在一起,比方說你愛人,你可以向那位半陌生人介紹你愛人的姓名,希望他能以同樣的方式作出回應。如果你的同行訓練有素則更好。“我的家人都知道,如果我不把他們介紹給某人,這就說明我忘記那個人的名字了,需要他們的介入與幫助。”弗吉尼亞州全球事務國際禮儀咨詢公司的創始人菲特爾·斯隆說。
現在是星期四下午,你頭上戴著卷發杠,悠然地坐在一家理發店里做頭發,你的老板突然走進來。
盡管本能告訴你要把臉藏在畫報里,但是千萬不要這樣做。“如果你一直按時完成工作,能令你的老板滿意,那么偶爾一天早退并不要緊。”新澤西州一家溝通培訓公司的總裁芭芭拉,佩遲特說。
相反,要勇敢、開朗地和她打招呼。“一般說來,掌握主動的人能夠設置談話的基調。”菲特爾·斯隆說。簡單地講講你早退的原因。“表現出你相信自己欠她一個解釋——例如,也許你做頭發的唯一原因是要赴個約會。約會完你還得馬上回家給家人做晚餐:務必傳達出一個信息,即你很尊重這位上司的權威。”紐約市的一位律師兼調解人勞瑞·普和恩建議道。當做完頭發后,你應該立刻和她告別并離開理發店。
在一個派對上,你遭遇到一個朋友的橫加指責。
不管是何種主題的派對,你首先應該維護的是主人與賓客的面子。“走到對你不滿的朋友面前,面帶微笑地告訴她,過幾天你想和她一起喝咖啡。”菲特爾·斯隆說。你的目的是讓她知道,此時此地不是她對你發泄私人情緒的合適地點與場合。菲特爾·斯隆說:“一旦你送出橄欖枝,就可以走開。等你回家后,再給她打電話定約會日期。”
如果你害怕她對你大吼大叫,或者與她講話的想法令你感覺緊張不安,那就“做一個深呼吸,挺直身子,去找其他人交談。”紐約市戲劇新學院的表演指導凱西·比格斯建議道:“注意力要完全集中在與你交談的那個人和談話上,很快,你的焦慮就會消解,再次享受到派對的樂趣。”
電梯即將關閉,你一步沖了進去,讓你深感“愜意”的是:電梯里就你和CEO兩個人。
是的,這可能是你給上司留下良好印象的時機,但是,那一時刻也許是他一天中唯一的沉思時間。做什么最適宜呢?無論是說一句“您好”后就邊說“祝您一天愉快”邊退出電梯,還是在兩句話之間再增添些內容,你都不要表現得太過激動。當與任何驚嚇到你的人(乘電梯遇到CEO,在飛機上發現坐在旁邊的是一位手握重權的官員)近距離接觸時,你都需要注意這一點。另外,你要知道,他或她也“希望與人建立聯系,并想從你那里了解到周圍的情況。”菲特爾·斯隆說。
如果他或她在你自我介紹完之后,興致勃勃地和你聊天,那么你就聊一聊他最近取得的成果,無論是一個大型并購項目的成功,還是一個新城市公園的落成均可,紐約市DKC公司的公關主管肖恩·卡西迪建議說。如果你突然迸發出一個想與他分享的好點子,征詢一下他,你是否可以給他的助理發電子郵件。
前姻親們突然來觀看你孩子的籃球比賽,你窘迫得如同球場上的球員一樣大汗淋漓。
不是所有的“驚”都會帶來“喜”,但通常孩子都喜歡他們祖父母的看望,所以你應該允許他們有這樣的時刻。大方地邀請他們與你坐在一起,引導他們談論一些快樂的話題,比如球隊正在做什么——絕對不要說你前夫或前妻的壞話。“這是一個融化他們之前對你冰冷態度的好機會。”佩遲特說。你與前家庭成員的任何互動,最佳話題都是孩子的近況,因為大家都可以參與進來。當孩子看到你與他們相談愉快時,孩子也會感到輕松許多,并對未來需要整個家庭成員參加的重要活動抱有希望與信心。
當你走進一個ATM營業廳時,迎面撞見了剛解雇你的那個人。
“無論找到新工作與否,你都需要表現得優雅得體。”佩遲特說。裝做很高興的樣子,對回避不開的問題——最近怎么樣?給予一個樂觀的回答,即使你過得并不怎么樣。
“說說你將來的計劃與打算。”佩遲特建議,“這樣表明你沒有沉湎于自憐中。”如果你已經找到喜歡的職位,那就大方地告訴他。
如果你想要與前老板開個玩笑,就嘗試一下美國前總統喬治·W.布什的顧問瑪麗·馬特琳的做法。“我實際上喜歡遇到解雇我的人。”她說,“特別是如果我與其他人在一起時,我可以開玩笑地告訴他們這個小氣鬼怎么把我給炒了。這會打破緊張氣氛,引得大家開懷大笑一場。”
(卡蒂·麥克埃爾文)
上一篇:《失意者如何甩掉煩惱》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
下一篇:《學會吃虧》青少年快樂成長智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