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勤勞的習慣
傳說古時候,有個老漢日子過得挺好,鄉親們都佩服他有辦法,紛紛登門求教。老漢沒有說話,只是用手朝正屋墻上的一塊朱紅匾指了指,這匾上寫著“勤儉”兩個大字。
鄉親們明白了,原來“勤儉”兩字就是老漢過好日子的辦法。后來,老漢得了病。他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說:“兒啊,我死后,你們兄弟倆要照匾上的字過日子。”不久他就死了。
轉眼兄弟倆長大成人,由于不團結,就分了家,他們分家可真徹底,一家分一間偏房,連正屋中間也打上竹笆,抹層泥,一家一半。匾也隔成兩半。
哥哥住西邊,只能看見匾上的“勤”字;弟弟住東邊,只能看見匾上的“儉”字。可兄弟倆并沒有忘掉父親的囑咐。只是老大光顧“勤”字而忘掉了“儉”字;老二光顧“儉”字而忘掉了“勤”字。
老大夫妻倆起早摸黑,上山種田,成天忙忙碌碌,手腳不停。屋前雞兔,后塘鵝鴨,欄柵里還圈著肥頭肥腦的大豬。地里架上豆角棚種上瓜,收得也不少,可是他們不注意節儉,大手大腳,一開春,米桶肉罐就空了。
幸而還沒有碰上荒年,要來個荒年可怎么得了呀!“爸爸說得對不對呢?”老大夫妻倆總是悶悶不樂想著。
老二夫妻倆計算著吃又計算著穿,從不浪費一點兒。身上總是穿著補補縫縫的舊衣褲,連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縫起來做褲杈穿。吃的又是什么呢?該吃稠的喝稀的,該喝稀的喝口湯,連一小塊鹽巴顆粒也砸開分幾顆吃。
可是他們儉而不勤,一到開春,米桶肉罐都空啦。還沒碰上荒年呢,要來個荒年該怎么辦呢?“爸爸說得對不對呢?”老二夫妻倆也總是悶悶不樂地想著。
有一天,舅公走來一看,哎喲喲,不對不對!怎么每個人都耷拉著腦袋呀?一問,哦,原來抱怨爸爸呢。他想了想,不覺哈哈一笑,把四個人拉到門口,指著正屋中間的匾說:“勤是搖錢樹,難填無底洞;儉是聚寶盆,沒余聚不成。勤儉兄弟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儉,團結家業盛。”
兩兄弟一聽,連連稱是,兩妯娌也羞得滿臉通紅。于是舅公領著大家拆去隔墻,把匾洗刷干凈,安放好。從此,兄弟倆齊心合力,既勤又儉,日子越過越好,后來人們就把“勤儉匾”稱為“兄弟匾”了。
勤勞是我們的傳統,也是創造家庭幸福的重要原因。同時,節儉也是我們的傳統,是發財致富的有力保證。勤勞和節儉,缺一不可。所以,我們不僅要從小培養勤勞的習慣,也要培養節儉的習慣,這樣才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
上一篇:要善于與他人溝通
下一篇:要多做有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