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性的問題,不能向人情妥協
G到附近的化工廠辦事。廠里有規定,進出門必須經過保衛處,他們對出行的車輛排查得非常嚴格,擔心私運化學物品。來的時候,保衛處的執勤者認出來,他是某領導的親戚,就笑盈盈地放行了。可離開的時候,情況就不怎么順利了。
保衛處是輪班制,先前執勤的人走了,在崗的是一張陌生的面孔。他要求G停車檢查,仔細翻看后備箱,就跟在進京檢查站安檢的過程差不多。G很著急,他正準備到機場接人,就顯得有些不耐煩,畢竟真的不是“可疑人員”。
這時候,剛巧有熟人經過,就提醒執勤者,說:“這是咱們XX科長的兄弟……”G本以為,執勤者會直接放行,不料對方就跟沒聽見一樣,依舊照例辦事。見此情景,熟人也覺得挺尷尬,就多說了兩句:“怎么腦袋這么不靈光,都說了他不是外人,犯什么傻啊!”
G說起這件事時,心里大概也有些許不滿,覺得那個執勤者確實有點太較真兒。腦子靈活點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事情就過去了,自己輕松,還能落個好人,何樂而不為呢?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只是G一個。畢竟,我們的傳統觀念一直都很強調“人情”,這已是約定俗成的事情。倘若沒有人情味,冷冷淡淡的,很容易得罪人。從生活的角度上來說,這沒什么問題,可置身于此,卻要另當別論了。
化工廠的執勤人員檢查進出車輛,本不算什么出格的事,完全是在按照規章制度走,有什么錯呢?非要不同人不同待遇,就是聰明了?如果真的有人攜帶化學藥品,非法運輸,最終導致了藥品泄漏、引發事故,誰來擔這個責任呢?這不是游戲,而是牽扯到生命安全的大事,如果把問題的嚴重性提升到這個層面,我們是不是可以重新審視一下執勤者的“固執”和“不靈光”呢?
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糟糕的問題明明可以避免,卻都因為“人情”二字網開一面,沒有及時拒絕,釀成了無法收場的結局。也許,該反思的人不是那個執勤者,而是把工作和人情混淆、把規矩本分說成“假正經”的人,在潛意識里給老老實實做事的人冠上了一個“傻”的名號,卻還自詡“聰明”的人。人情和原則,在工作上是并存的關系,一點兒人情味都沒有,就是死板,可若不講原則的話,也會引發麻煩。
姑娘YOYO的經歷,至今說起,還令人心有余悸。
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公司的股票交易員找她要老板辦公室的鑰匙,說要去辦公,她沒有多想,就直接給了對方。在此之前,也有同事這樣做過,到總經理辦公室打電話,她覺得應該不會有什么事,也就沒有拒絕。
沒想到,同事居然打開了老板的電腦,想要操作公司的股票賬戶。誰曾想,總經理居然在首頁開設了兩個賬戶,且密碼都是一樣的,出納輸入密碼,交易員就進了老板的私人賬戶,賣了股票。等到下午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操作錯了賬戶,可當時已經晚了。
交易員很自責,打算引咎辭職,盡量把YOYO和出納擇出來,說自己是趁著她去復印的時候進去的,而出納只負責輸入密碼,對股票的事情也不懂。這樣的話,就不用三個人都來承擔了。
當交易員把整件事情向老板澄清的時候,YOYO心里很難受,她覺著自己確有責任,倘若她拒絕交出總經辦的鑰匙,倘若看到他動總經理的電腦,能夠抹開面子去制止他,也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了。雖然主要責任在交易員,可自己的工作疏漏也難逃其咎。
后來,總經理跟YOYO估算了一下,大概損失了三十多萬。總經理讓交易員寫檢查,隨后再決定如何處理,也沒有單找YOYO核實情況。可是YOYO心里早已內疚得不行,她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為了講人情而忽略原則,犯了難以挽回的大錯。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長久地跟同事、客戶打交道,自然會建立一種情感關系,無論是出于禮節,還是發自內心,說話辦事都會考慮對方的感受,保持一份同理心。其實,這是挺難能可貴的事,做生意也好,職場合作也罷,笑臉相迎、融洽相處,終歸能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和氛圍。問題是,當美好的人情碰到了原則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辦?
一位女老板,平日待人很好,辦事也公正。她的下屬中有外聘的員工,也有家里的親戚,但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她不偏不倚。為此,有人就說她冷漠,六親不認。她有時候也覺得委屈,可想到公司要發展,就必須得有規矩,一視同仁。
她的公司從成立到現在,已經有10年左右了,發展勢頭一直很好。我想,這不僅僅是運氣的問題,也因為她秉持原則的作風,才能留住外聘的人才。至少,跟著這樣的老板,你不會覺得“冤”,做得好就能被重用,做得不對無論是誰都得挨批,沒有所謂的遠近親疏,有的就是一個共同的目標。
講人情沒什么錯,可人情永遠不能取代原則。談及生活的時候,懂得換位思考是修養;談及工作的時候,原則就是堤壩,不能讓人情的河越界。當人情泛濫成災的時候,麻煩可能超出你的想象,后果你也未必擔得起。有情有義,有規有矩,如此為人處事,才是“真聰明”。
上一篇:制訂一份壓歲錢使用計劃
下一篇:原則性的問題,不能向人情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