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絆腳石變墊腳石
那是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個故事是關于醫學科學家喬納斯·索爾克博士的。他經過201次實驗發現了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的疫苗,因此,結束了這一病癥對人類的肆意折磨。
有一次,人們問索爾克:“你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徹底結束了脊髓灰質炎對人類的肆虐,取得這樣的成就后,你是怎么看待先前的200次失敗的呢?”
索爾克博士這樣回答:“我這一生中從來沒有經歷過200次失敗。我們家的字典上沒有‘失敗’這個詞。前200次嘗試增加了我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實際上是我做了201次發現。沒有前200次的學習,我不可能得到這樣結果的。”
一個人的詞典里可以沒有失敗這個詞,他靠的是一種積極的心態。這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豁達與坦然。失敗的感覺并不是人才具有的,動物在遭受挫折后同樣也能產生失敗的感覺。
曾有這么一個心理學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有一批狗在一個很簡單的實驗上都失敗了。實驗中,有一個很大的籠子,底是鐵做的。籠子中間有一個鐵柵欄,把籠子分為兩半。把狗放進籠子的一邊,在籠子底上通電,狗就受到電擊,感覺到尖銳急劇的刺痛。
一些狗受到電擊后,會很快地跳到籠子的另外一邊去,從而躲避了電擊。在另一邊受到電擊時,這些狗又會很輕松地跳回來,到沒有通電的一邊去。
這個實驗是很簡單的,隨著通電部位的變化,狗就在這個箱子中間跳來跳去,穿梭跳動以躲避電擊。因此,這個箱子也被形象地稱為“穿梭箱”。
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樣的狗,它們在穿梭箱中受到電擊時,不做任何跳躍和掙扎的動作,只會渾身發抖,低聲哀鳴,一副失敗的可憐樣。為什么這些狗會表現出這種任人宰割的慘相呢?
原來,心理學家在把這些狗裝進穿梭箱前,對它們進行了如下的操作:把這些狗拴在一個鐵柱子上,時不時地用電刺激它們,狗受到電擊后會掙扎、跳躍、咆哮。就這樣,這些狗在無數次的掙扎之后都放棄了努力。當它們再次受到電擊時,只是趴在地上,瑟瑟發抖,低聲哀鳴,再也不掙扎了。
這時,再把這些狗放進穿梭箱中,對這種輕輕一躍就能擺脫的電擊刺痛,它們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感到灰心喪氣,認為不得不放棄了。說到這里,你也可能得出了結論,那就是,所謂失敗,其實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是在通往目標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的行動多次受阻而產生的絕望感,是在自己心中滋養起來的“紙老虎”。
對于這種嚇人的張牙舞爪的“紙老虎”,你不打,它是不會倒的。在前進的路上,我們可能會做錯,可能走了彎路,可能離原來的目標更遠了。但是,這一切都是寶貴的體驗和收獲。如果我們愿意進一步地嘗試和努力,那么原來的錯誤就是我們前進的階梯。
但是,如果我們在挫折之后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產生了失敗情緒,想放棄努力,那么,我們就已經失敗了。所以,錯誤和嘗試是成功之母,而一次失敗并不意味著永遠失敗。
挫折如同人生路上的大石。大石擋路,弱者視為成功的障礙,勇者視為成功的階梯。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逆境人人都會遇到,但是,更多的人被絆腳石絆倒以后就再也爬不起來了,更不會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
上一篇:把握自己的分寸
下一篇:抓住人生中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