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其實這般溫暖
一條偏僻漆黑的小巷,有一個盲人一手拿著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著一只燈籠。有人忍不住問他:“您自己看不見,為什么要提個燈籠趕路?”
盲人緩緩說道:“提個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這么多年來,由于我的燈籠為別人帶來光亮,也能為別人引路,人們也常常熱情的攙扶我,幫助我,使我免受許多危險。你看,我這不是既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嗎?”
照亮別人,多么令人感動,當我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恰巧就有一個幫助你的人出現(xiàn),我想任何一個人都會感覺到幸福!在這個世界上,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
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關(guān)懷,這世界才會這般溫暖,這般美好。如果在對方處于危難境地的時候幫助他,就能給對方帶來力量和信心,使他們有更大的勇氣去戰(zhàn)勝困難。別人也定會有“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激。
李大同的家境非常艱苦,上有老下有小,妻子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孩子上學,就靠他一個人蹬三輪車來維持生計。但他從來不怨天尤人,而且更讓人感動的是當他見了比他還困難的人總要幫一把。
比如,對那些年事高、身體弱的老頭兒、老太太他總是免收拉腳錢,院子里有誰病了,他的三輪車常常就是救護車,就算是三更半夜,他也要從床上爬起來,送病人去醫(yī)院……他經(jīng)常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愛心能感染人。”
后來,事實證明,他的善心得到了回報。兩個孩子爭氣,同時考上了大學,他卻為孩子的學費愁白了頭,家里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啊。這時,眾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鄰居,孩子的老師,同學家長,那些受過他幫助的人,紛紛解囊相助,不僅湊足了學費,而且還為孩子們送來了棉被、蚊帳、開水瓶等生活日用品,讓兩個孩子高高興興的邁進了大學的校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呀!
在美國,一項最新的調(diào)查顯示,最能給人帶來滿足感的工作是與照顧和幫助他人有關(guān)的工作。80%以上的牧師和消防隊員都表示自己的工作相當快樂,因為能時刻向人伸出援手。
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類似這樣的行為,比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等,心理學家把這一類行為稱為親社會行為。
上一篇:近代科學的先驅(qū)者
下一篇:逆境使人變得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