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湘南之旅·九疑山·盤王傳說多
九嶷山南部有座高山,山頂上有座高大的墳冢,這里埋葬著瑤族的祖先——盤王。
相傳在太古時期,天地不分,渾沌為一。玉皇大帝派老盤王用神斧劈開了天地,玉皇大帝就把自己的三女兒嫁給盤王。這對夫妻過著美滿的生活,生了許多兒女。有一天,突然天河缺口,地上的百姓多被淹死。他們的小兒子東山和小女兒小妹正在河邊洗衣,見大水來臨,連忙爬進了大腳盆,順水漂流,漂了九天九夜,來到九嶷山三峰石,住進了山洞,靠竹筍、蕨菜充饑。過了九九八十一天,大水退去,他們下了山,尋找居住地。他們看到一座土山,山腰有個洞,洞內有條死黃龍,他們埋了黃龍,給這座山起名叫黃龍山。他們就在黃龍洞里住了下來,結婚生子,生了六男六女。其中有兩對兄妹愛吃包谷,因為包谷喜旱,長在高山。東山爺就讓他們永遠住在高山上,后來成為“高山瑤”。有兩對兄妹愛吃白米,稻谷喜水,東山爺就讓他們永遠住在平地,后來就成了“平地瑤”。還有兩對兄妹既想吃包谷,又想吃白米,就讓他們住在半山腰,后來就成了“過山瑤”。
東山和小妹活到一百零八歲才死。人們尊東山爺為盤王,在黃龍山上修了一座大墳,建了盤王大廟。規(guī)定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瑤民齊集黃龍山,唱“盤歌”紀念他:紫荊河水九道灣,黃龍山峰上青天。三千瑤民來朝拜,祝福盤王在天堂。
盤王穿巖
九嶷山下灣井鎮(zhèn)南邊有座山峰,半山腰上有個南北對穿的大石洞,站在石城峰下望去,日光從南邊透過來,像一勾彎月,人稱之為“月巖”,又叫穿巖。相傳這穿巖是第九代小盤王一箭射出來的。
這瑤家小盤王名叫盤武,住在黃龍山上。盤武從小習武,四處求師,拜得神箭手后羿為師,經羿指點,練就一身好武藝。不久,南海百粵王興兵作亂,堯想封羿為元帥前去鎮(zhèn)反。羿說:“用不著我去,一個小盤王就能對付。把我的鐵胎弓和穿陽箭給他送去。”于是,堯封盤武為平原元帥。小盤王點了三千瑤兵下山去,他布好陣勢,在陣前立了個石樁,手拉鐵胎弓,搭上穿陽箭,深吸一口氣,待百粵人馬至山下,他猛地拉開弓弦,對準石巖,“嗖”地一箭射過去,只見山崩地裂,百粵人馬死傷過半。眾人一看,南山石巖被射穿了一個大窟隆。后來人們就叫它穿巖。
半邊山
提起半邊山,這里流傳著盤王鎖群龍,劈開半邊山的故事。
相傳在三峰石山下,有個天湖池,湖中有條老龍叫天湖龍。它兇惡無比,為群龍之首,盤踞在瀟水和九峰山下九江中的十條龍每年都要來朝拜它。當群龍朝拜之時,這里便出現大水患,淹沒良田,民不聊生。
舜帝來此巡察,決計除掉孽龍。皋陶建議請盤王出馬去降服蛟龍。盤王經過一場惡戰(zhàn),擒獲了天湖老龍和九水之龍,唯有瀟水之龍跑掉了。盤王將十龍鎖在“盤王洞”中,繼續(xù)追殺瀟龍。那瀟龍跑到花盤洞峽谷,快入九疑河中時,盤王趕上去,連砍三斧,第一斧斬下龍頭,第二斧砍下了龍尾,第三斧想斬斷龍的脊梁骨,不料,腳下一滑,斧頭砍偏了,砍到別的山巖上去了。只聽一聲巨響,嘩啦啦,山頓時塌落了半邊,變成了“半邊山”。那斬下的龍頭龍尾隨水漂流,經雞鳴灘、香花鋪,龍頭碰到水打鋪的一塊大石巖不動了,這里便成了“龍頭巖”,或稱“龍巖”。那龍尾繼續(xù)漂流,過了大陽洞,到嶺腳下擱淺了,成了“龍尾島”。龍身又長又大,鱗甲堅硬如鐵,一路撞擊,撞壞了九疑河兩岸的田地山巖,所以九疑河總是彎彎曲曲,沒有一處直岸。盤王斬龍的花盤石,后來叫做“盤江峽”。
關于半邊山,還有一個傳說。
“萬山朝九疑,九疑拱舜源”。這是寧遠縣的兩大奇觀。舜源峰下有舜陵,年年百姓來祭祀,各路山神來朝拜。每年春秋社祭,京城還要派大臣來祭陵掃墓。
只有舜源峰南10里處的金邊山不服氣。它口出狂言,不肯來拜。它看到人們畢恭畢敬虔誠的樣子,笑得前仰后合,泉水四濺。它的行為正好被南天門的千里眼看見了,它說的話被順風耳聽見了,報告了玉皇大帝。玉帝派雷神下來查看,果然如此。于是,大發(fā)雷霆,要懲治金邊山。只見雷神舉起大斧,一道電光,“咔嚓嚓”一陣巨響,山崩地裂,金邊山的笑聲還沒完,就被攔腰截斷,山頭崩倒在紫荊河里。從此,金邊山變成了半邊山。
禁吃狗肉
瑤族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禁忌,那就是不準吃狗肉。這習俗的起源還得從盤王開天劈地時說起。
盤王是瑤族人民的祖先。在天地未分、渾沌一片之時,據說是玉皇大帝派盤王用神斧劈開了天地,盤王立了大功,娶了玉帝的小女兒為妻。他們生了許多兒女,最小的兒子叫東山,最小的女兒叫小妹。有一天,東山和小妹正在河邊洗衣,忽聽見一聲巨響,天河決了口,大水從天而降,地上立刻成了汪洋大海。幸好他們急忙跳進大腳盆中,又把小狗也帶了上來。于是,便順水漂流。也不知過了多少日,多少夜,大水開始退下去了,露出了一座山,他們爬到山上,發(fā)現了一個黃龍洞,便住了下來。每天挖野菜、竹筍充饑。忽然有一天,他們發(fā)現狗尾巴上有兩顆谷粒又驚又喜,忙把谷籽種到了山上。三年后,打了九擔九斗谷子,又過三年,打了九百九十擔。這狗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哪!這兄妹二人就這樣在荒山野嶺中活了下來,生兒育女,繁衍了子孫后代。他們活了一百多歲,子子孫孫,全家共有九百九十余口。那條小狗也活了很久,直到老死。人們把它埋在黃龍山,建廟立碑,并告誡后代不能吃狗肉,以后漸漸地變成了一種規(guī)矩。至今瑤族依然禁吃狗肉。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林則徐墓·百丈松楸千秋佳節(jié)
下一篇:赫赫三秦魂·咸陽之旅·楊貴妃墓·盛世美女的凄涼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