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贛東之旅·上饒·辛棄疾隱居十八年
愛國詞人辛棄疾,恢復中原的壯志難酬,其改革、整頓政治的措施不為腐敗的南宋政府所接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還受到了革職處分。于是他開始了長達十八年的退隱生活。當時他四十二歲,隱居在江西上饒城外的帶湖和鉛山東北期思渡旁邊的飄泉等地。在這里寫下了許多詩詞,最后病逝于此。
他的改革整頓“不為眾人所容”,終被革職。從四十二歲開始在江西隱居十八年之久。
在江西上饒帶湖新居,他不得不與鷗鷺為盟,其《水調歌頭》曰:“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對這種閑散生活表示不滿。“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鷓鴣天·壯歲旌旗勇萬夫》)實在是一大悲劇。
相會陳亮
在鉛山東北的飄泉別墅附近的鵝湖寺,辛棄疾曾約會愛國志士陳亮,在鵝湖十日,“憩鵝湖之清陰,酌瓢泉而共飲,長歌相答,極論世事”(辛棄疾《祭陳同甫文》),非常融洽。據《說海》云:“幼安流寓江南,陳同甫(即陳亮)來訪……相與談天下事,幼安酒酣,因指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錢塘非帝王居,斷牛頭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水,滿城皆魚鱉。飲罷,宿同甫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誤發,若醒而悟,必殺我滅口。遂中夜盜其駿馬而逃。后致書幼安,微露其意,假十萬緡以濟乏。幼安如數與焉。”并作《破陣子》相贈,副題曰“為陳同甫賦壯詩以寄之”。其詞為不朽名作:
《辛棄疾隱居十八年》古詩句出處: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但英雄豪興,只有在回憶中得之,面對現實仍悲涕不已。其《菩薩蠻》即寫此心情:“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郁孤臺在江西贛州市西南,唐宋時是一郡的名勝之地,臺在贛江岸邊天螺嶺上。建于中唐(763—779)時代,臺高14米多,面積275平方米。1147年增建二臺,南曰郁孤,北曰望闕。辛詞副題為“書江西造口壁”,造口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當時辛棄疾在贛州任江西提點刑獄,此詞從懷古開始,望淪陷國土,寫到鷓鴣的叫聲“行不得也——哥哥”,沉痛心情,溢于言表。
江西贛州郁孤臺
寄興風情
當然,辛棄疾的心境是開闊的,對江西的山水與風土人情亦非常喜愛,在許多詞作中有生動的描寫,如他走到上饒西面的黃沙嶺時以《西江月》寫其景色,副題為《夜行黃沙道中》,詞曰:“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又如《鷓鴣天·代人賦》:“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對江西農村景色,寫得栩栩如生。而《清平樂·村居》寫村內日常生活,更富地方色彩:“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晚年曾應韓侂胄之邀到鎮江任知府,但不久即受彈劾,又回到鉛山。后韓又準備北征,請辛棄疾出山,但此時他已病重,不久即抱恨而死。
如今鉛山城北的辛棄疾墓保存完好,有墓碑、墓廓,造型美觀,成為人們瞻仰這位英雄詞人的重要場所。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洛陽之旅·龍門石窟·輝煌藝術寶庫
下一篇:厚厚三晉土·晉北之旅·大同·邊塞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