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關外山·黑龍江之旅·敖魯古雅·深山中的鄂溫克獵村
在大興安嶺以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總數只有一百七十多,比鄂倫春人數更少。他們的獵村在大興安嶺北坡的貝爾茨河畔,名叫敖魯古雅。
歷史上的鄂溫克人一直游獵在外興安嶺和大興安嶺之間的廣大地區,因沙俄侵略而不斷南移,渡過黑龍江上游的額爾古納河,進入大興安嶺深處。后來一部分到草原放牧,一部分到嫩江平原務農,而另一部分則仍然留在大森林中打獵。山中的鄂溫克人仍保留著原始公社末期的家族公社“烏力楞”,實行公有制,產品均分,敖魯古雅是他們的聚居地。
敖魯古雅是鄂溫克語,意為“一只靴子”。傳說很早以前,一青年獵手追獵一頭銀腿犴到此,放了十多槍也沒打中,日落后犴鉆進一片松林不見了。青年獵人又餓又累坐下休息時發現右腳上的鹿皮靴子不見了,從那以后他半年沒打到一只犴。有人對他說,那銀腿犴是犴仙,不該開槍,腳上的靴子即是它弄走的,所以還要再送一只靴子去表示道歉以換回好運。青年獵人照辦了,果然交了好運,從此每次打獵都不再空回。此后人們每年都縫一只精美的鹿皮靴丟在那兒,形成了習慣,那地方也就叫作“敖魯古雅。”
鄂溫克獵人過去在森林中住在圓錐形的帳篷“撮羅子”里。以二十根松木桿支撐成圓錐形。上面覆蓋著白樺皮(冬季則蓋獸皮),周圍有柵欄以防野獸。撮羅子中間燒一堆篝火,圍著火堆鋪一圈獸皮,為吃飯聊天的地方,夜間就當床。正中是瑪魯神的位置,貴客和長老才能坐。通常男人坐左邊,女人和小孩坐右邊和門邊。他們喝馴鹿奶,吃犴肉。犴也叫犴達犴,俗名駝鹿,一只有四五百斤,是大興安嶺的特產,犴皮做皮衣最好。犴鼻子和熊掌、飛龍、猴頭是這里的“四大名貴野味”。現在他們以“列巴”為副食,以小麥面粉發酵后在石板爐內烤成,有點像厚厚的鍋蓋。老年人負責烤“列巴”(俄語“列巴”是面包之意),每次要做全家一星期的干糧。馴鹿晚間放到密林中去,在獵犬警衛下,三五成群去吃苔蘚、菌草等物,天亮后回到狩獵點來。馴鹿是非常有用的家畜,有“林海之舟”的美稱。鹿茸、鹿奶都很珍貴。平時不準殺馴鹿,除非有人生病時方可殺一只白鹿供薩滿祭神,人死后殺一黑鹿陪葬。
鄂溫克人最愛唱歌,他們說:“我們鄂溫克人說的話不如唱的歌多。”朋友見面、親人重逢、男女相愛都要唱歌抒發感情。鄂溫克婚禮的各種儀式都要唱歌、賽歌,新郎伴郎與新娘伴娘對歌,對不上不讓進門,并罰每人唱十二只歌,否則不能入席。席間又是邊酒邊歌,直到夕陽西下。婚禮兩天,在女家、在男家都有這些儀式。許多著名獵手也是著名歌手,他們的記憶力驚人,不管什么民歌,只要聽一遍就能唱。其歌聲往往使鳥獸也來聆聽。他們有各式各樣的民歌,古老的,現代的,高興的,悲哀的……正如一首民歌所唱:《深山中的鄂溫克獵村》古詩句出處:
大興安嶺的白樺樹有多少?/誰也數不清。/鄂溫克人的民歌有多少?/三天三夜也唱不盡。/貝爾茨河的流水沒有干涸的時候,/鄂溫克的鄉親哪有不唱歌的時候?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廣州之旅·新會·海崖門錄舊事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武漢之旅·東湖·湖光山色共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