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臺灣之旅·安平古堡·安平夕照奇
臺南市安平區的安平古堡和赤嵌樓古跡,頗負盛名,為旅臺游客必游之地,其夕照尤其著名,安平夕照名列臺灣八景。每當夕陽西下,落日染紅了海水,晚霞中歸帆片片,暮云下古城殘垣肅默,青榕搖影,既美妙又古意盎然,令人止不住地會產生懷古幽思。
明朝天啟年間,荷蘭侵占了臺灣,那時臺南市西區還是個海灣,外面縱列著九個沙嶼。1624年,荷蘭人在一鯤鯓沙嶼上建了炮臺,后來擴建為城堡,稱“熱蘭遮城”,意即海上堡壘。城堡是用從荷屬東印度運來的大紅磚砌成,前后用了十年才建成,老百姓們叫它臺灣城、紅毛城或赤嵌城。永歷十五年,鄭成功率軍東征臺灣,苦戰九個月,攻克了赤嵌城,并把它作為王府,故又稱“王城”。因鄭成功很懷念他起師之地泉州安平鎮,加上“臺灣”二字在閩語里諧音“埋完”,不吉利,他就把臺灣城改為安平縣。鄭成功病逝后,他的子孫也以此城為內府。清康熙二十二年,臺灣政治中心遷移到臺江對岸,安平被改隸鳳山縣,失去了首府地位,后又經地震和風雨破壞,古城便逐漸荒圯。同治八年,英軍為掠奪臺灣樟腦對華作戰,在炮擊中,古城盡被毀壞,僅余城墻一角。同治十三年,日本借口牡丹山事件,派兵強占臺灣,又把安平古城改建為海關人員宿舍,把內城斷垣鏟平重建了日式房屋。至此,熱蘭遮城已遭到徹底毀壞。1930年,日本的臺灣總督為籌備所謂的“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撥款拆掉了古城臺上的日式房屋,改建了新式洋館,用以展覽及招待游客,這就是今日的安平古堡。古堡不古,也只有六十年歷史。
臺灣臺南安平古堡
1653年,荷蘭人又建了普羅民遮城,與熱蘭遮城隔臺江相望,互為犄角,成為荷蘭人統治臺灣的兩大政務機關。據舊志記載,普羅民遮城周長45.3丈,樓高3.6丈,其結構既美觀又實用,有屋宇、棱堡、瞭亭、地窖、水井等,老百姓叫它“赤嵌樓”?!杜_灣省通志》記載說:“赤嵌樓名稱的由來是,這座普羅民遮城‘建于江邊,閩人謂水涯高處為墈,訛作嵌,而臺地所用磚瓦皆赤色,朝曦夕照若虹吐,若霞蒸,故與安平城(原熱蘭遮城)俱稱赤嵌’”。鄭成功收復臺灣后,把赤嵌樓作為軍機室。后來,其子鄭經把它改成火藥軍械庫。此后幾百年間,因人為的和自然力的破壞,赤嵌樓損毀嚴重,其本來面貌已不復為人所知,只有清修臺灣縣志中還有些文字記載,縣志卷首八景圖中的“赤嵌夕照”尚可顯其一斑。今存赤嵌樓,是1965年改建的鋼骨水泥樓閣,昔日樓前那條“汪洋浩瀚,可泊千艘”的臺江,亦已消聲匿跡。今日赤嵌樓,已失去“赤嵌”二字的原義,只是沿用舊稱而已。
現在所能找到的荷蘭人的真正建筑遺跡,只有安平古堡下的那段殘垣斷壁,高約10米,長約百米,城壘上還有一座瞭望臺,上面古榕婆娑,虬根盤錯。
安平夕照馳名已久。在清乾隆時,巡臺御史錢琦品題的臺陽八景中,已有此景,稱“赤嵌夕照”。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浙東浙南之旅·寧波·寧波三湖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趙家城·宋裔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