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吳墟·吳王宮室映斜陽
勾吳國傳十九世而至壽夢。壽夢有四子:諸樊、余祭、余昧、季札。季札賢而壽夢欲立之,季札不肯。壽夢便留下遺囑,一定要季札繼位。后來季札三兄相繼死去,輪到季札為王,他便仿效乃祖避走延陵(今常州),史稱“延陵季子”。吳國大臣立余昧之子僚為王,史稱王僚。
諸樊之子公子光認為祖父有令,史終弟及,叔父季札既然讓王,就該輪到自己,從此心懷不滿,暗中謀奪王位。后來,他得到楚國之臣伍子胥,子胥又獻勇士專諸。王僚十三年(前514)一次宴會上,專諸用魚腸劍刺死王僚,公子光奪取王位,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王闔閭。專諸刺殺王僚后,死于王僚衛(wèi)隊亂劍之下,闔閭為表彰其功績,封其子為上卿,以優(yōu)禮安葬專諸,把他的尸體埋在今無錫市大婁巷(據(jù)說當年專諸在此學習燒魚三個月),建磚塔一座,就是“專諸塔”。舊時城中居民時常燒香祭奠。今專諸塔已蕩然無存,但有邑人秦須碩《專諸塔》詩流傳下來:“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
驅車沿太湖“九曲十八灣”前行,彎路將盡,漸入平地,有一水名“閭江”,“闔閭城”故址就在這里。該地湖山交會,歷來是藏龍伏虎的用兵之所,闔閭命伍子胥在此筑城,即為防備楚、越的進攻。今天墻和宮室已蕩然無存,只有遺跡依稀可辨:城作半圓形,高近2米,寬約3米,長約4里,徑約3里,另有一弓狀的城成犄角之勢與此城相接。在城基廢墟上曾掘出春秋時代的青銅兵器多件,表明這里曾是吳國武備之地。闔閭城旁諸峰,均設烽火臺,駐兵瞭望,敵兵來犯則狼煙頓起。
闔閭城附近,有祭祀伍員的“伍相祠”,有相傳為漢代仆射劉昌墓地的白石山,另有天井山,山下有泉曰“天津泉”。至于閭江,更有著悲壯的傳說:伍子胥協(xié)助夫差強國,而夫差為結好楚國,逼迫子胥自殺,命人裹以羊皮,浮之江中,尸體一直漂浮到此。今天,吳王宮室已傾頹于斜陽衰草間,只有依稀舊跡,演說著吳越風云。
上一篇:茫茫高原雪·阿里之旅·古格王國遺址·吐蕃后裔留遺跡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滄州之旅·滄州鐵獅子·吸波抗潮“鎮(zhèn)海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