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袁昶
原名振蟾,改名昶,字爽秋,又字重黎,別號芳郭鈍叟、鈍椎、漸西村人。浙江桐廬人。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中舉后,從劉熙載讀,肄業于上海龍門書院。同治八年,應聘為杭州書院總校。同治十三年,納栗為中書舍人。德宗光緒二年(1876),登進士第,授戶部主事。光緒九年,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光緒十五年,記名御史。嘗采錄時人關于取法泰西之論述積數十冊,題曰《籌洋叢牘》。光緒十八年,出任徽寧池太廣道,卓有政績。光緒二十四年,詔地方官籌議練兵籌餉方策,乃條陳時政、綜論全局上奏,深受德宗賞識,授江寧布政使,調直隸布政使,未幾內召,以三品京堂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次年,補光祿寺卿,轉太常寺卿。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起,上《上慶親王請急剿拳匪書》,主張鎮壓。八國聯軍攻陷大沽,清廷下令圍攻各國駐華使館,對外宣戰,與許景澄上書反對,被殺。后追謚忠節。昶博學多識,通內典,重氣節,篤實踐。工詩,被視為近代宋詩派的代表詩人,與沈曾植同被視為后期浙派魁首。張之洞稱之為“雙井”(黃庭堅)半山(王安石)君一手”(《過蕪湖吊袁漚簃》)。陳衍稱其詩“根柢鮑、謝,而用句遣詞力求僻澀,則純于祧唐抱宋者”(《近代詩鈔》)。徐世昌《晚晴簃詩匯》評曰:“平生博極群書,出入仙釋。其詩意新味古,兀傲自喜,殆如其人。”諸祖耿曰:“間嘗讀清季諸賢之詩,內籀者莫工于漸西,外籀者莫侈于人境。人境不免乎粗放,而漸西微嫌其細碎,然二子沒而嗣音又絕。”(《天放樓詩續集序》)著有《漸西村人初集》十卷、《安般簃詩》十卷、《于湖小集》一卷。生平事跡見《清史稿》卷四六六,譚廷獻《太常寺卿袁公墓碑》(《續碑傳集》卷一七)、章梫《袁昶傳》(《碑傳集三編》卷九)。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雖頌皆刺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言直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