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217),字公干,東平(今屬山東)人。為曹氏集團的文學侍從,“建安七子”之一,詩歌風格剛健,與曹植并稱“曹劉”。從弟:堂弟。亭亭:聳立的樣子。瑟瑟:形容風聲。罹:遭遇,遭受。
入選理由:
第一篇將松柏與人的品格作比較的文學作品。
詩詞賞析 《論語》中有孔子口述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話語,這是孔子在述說松柏的自然屬性,還是借以希望于人有如此秉性,現(xiàn)在已無法確定。后來的松柏完全被人格化,形成了一種象征,代表著堅強不屈,正直不阿等,甚至在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英雄犧牲時也常用松柏的背景相襯托,以增強英雄偉大不朽的形象。形成這樣的文學思維表達模式,最早要算本篇。詩的題目是贈人,人是自己的堂弟,于是來一番勉勵的話語,寫成詩歌,就有了希望堂弟像松柏一樣挺立人世間的意思,不要因挫折困難而低頭退縮的鼓勵。意義很好,現(xiàn)在也能用,任何有知識的人都能溝通。
詩歌的描寫很成功,對松柏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的耐寒和堅定描寫很形象。還有“端正”、“本性”等語,更突出了松柏即人的主題,對后世的寫作影響很大。人們常說一首詩就可讓人記住一個名字,本篇即為典型。劉楨因此而不朽。
上一篇:《馮延巳·謁金門》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杜 牧·過華清宮(其一)》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