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于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有烈考,亦右文母。
這首詩是周王祭祀宗廟撤去祭品祭器時所演唱的樂歌。
“有來雍雍,至此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詩歌前四句迎面向人們描繪出一幅隆重盛大的祭祀場面:紛紛前來的諸侯舉止雍雍協(xié)和,態(tài)度嚴肅恭敬,他們都是助祭之人,周朝天子則更是儀表堂堂、穆穆端莊和靜。古代人們視祭祀為國之根本,所謂“國之大事,唯祭與興”,祭祀的盛大體現(xiàn)出國家的繁榮。但詩歌在這里卻并不直接描繪祭祀的盛況,而是把筆觸濃縮到一點,連續(xù)用了“雍雍”、“肅肅”、“穆穆”六個字,著眼于諸侯王公和周朝天子祭祀時的神態(tài),以小見大,既渲染出祭祀場面的莊重嚴肅,又烘托出了祭禮的盛大,由此而展示出了周王朝統(tǒng)治的強大和有力。緊接著,詩歌又通過祭品的豐富來進一步突出祭祀的隆重。“于薦廣牡,相予肆祀”,向神明進獻碩大的犧牲,助我把這些全牛全羊都放置陳列。
以下部分,作者在前面對祭祀場面描寫的基礎(chǔ)上,又大力稱頌祖先的恩德和神佑,贊揚國家的昌盛和君臣的和諧。
“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偉大的皇考在天之靈呵!是你賜給孝子國泰民安。這兩句在全詩中具有承前啟后的效果,它上承祭禮場面的隆重,下啟稱贊祖先的閘門,使得后面的詩句緊緊圍繞著它而鋪展開去,淋漓盡致地寫出祖先的恩澤和國家的富強。“宣哲維人,文武維后”兩句描寫了在皇考的安撫之下人盡其才物盡其力的理想境界,不僅如此,同時它還說明了君臣關(guān)系的穩(wěn)定和諧,英明智慧者為臣,文武德備者為君。“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兩句則寫出了祖先神佑的廣大無邊,既能讓皇天降祥瑞,又能使子孫昌盛。“綏我眉壽,介以繁祉”兩句又極力稱頌祈禱祖先神佑的長久,助我長命百歲,多福多祿。最后兩句總領(lǐng)全篇。“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既拜獻了皇考,也答謝了文德之母。在一種輝煌莊嚴的氣氛中結(jié)束了詩篇。
上一篇:《雄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