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導讀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這個故事在 《莊子》 一書里顯得別具一格。 它是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 但輕松、 閑適, 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為之深受感染。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 誰是勝者? 關于這一點, 歷來爭論不休。 歸結起來, 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 從故事本身來看, 莊子占了上風。 結尾處,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后, 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 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 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 所謂偷換概念, 指他把惠子說的 “安知”, 解釋成 “哪里知道” 或 “怎樣知道”, 而惠子的本意卻是 “怎么 (能) 知道”。 (二) 從邏輯上看, 惠子是勝者。 前面說過, 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 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 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 所以說, 惠子才是勝者。 (三) 從邏輯上看, 莊子其實并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 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 惠子最初的發問是這樣的: “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這里暗含有這樣的判斷: 惠子能夠知道莊子 “非魚”。 因此, 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 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 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快樂。
以上是從邏輯角度對兩人的辯論進行分析, 其實, 就這段充滿機智的文字描寫而言, 我們不必斤斤計較于邏輯, 而可以從兩人的思想、 性格、 氣質差異上來看待這段對話。 惠子是名家, 好辯, 對于事物更多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 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照, 對于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悅的莊子, 自然也缺乏理解與認同了。
課文注譯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魚(2)出游從容,是(3)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4)矣!”莊子曰:“請循其本(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6),既已知吾知之而
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1) 〔濠梁 〕 濠水之濱 。 濠 , 水名 , 在現在安徽鳳陽 。 (2) 〔 魚 〕 一種淡水中的白色小魚 , 又名白鰷 。(3) 〔是〕 這。 (4) 〔全〕 完全, 確定是。(5) 〔循其本〕 意思是要從最初的話題說起。 (6) 〔云者〕 如此如此。
問題與探究
1. 莊子與惠子之間的關系到底怎樣?
2. 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 我們該怎樣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
文章鏈接
陽子之宋
《莊子》
陽子之宋, 宿于逆旅(2)。 逆旅人有妾二人, 其一人美, 其一人惡(3), 惡者貴而美者賤(4)。陽子問其故, 逆旅小子對曰: “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也; 其惡者自惡, 吾不知其惡也。”
陽子曰: “弟子記之! 行賢而去自賢之行, 安(5)往而不愛哉!”
注釋:
(1) 〔之〕 動詞, 到。 (2) 〔逆旅〕 旅店。 (3) 〔惡〕 丑, 與 “美 ” 相對 。 (4) 〔惡者貴而美者賤〕 貴, 受到寵愛。 賤, 受到冷落。 (5) 〔安〕 疑問代詞, 哪里。
譯文:
陽朱到宋國去, 住在旅店里。 旅店主人有兩個妾, 其中一個漂亮, 一個丑陋, 可是長得丑陋的受到寵愛, 而長得漂亮的卻受到冷落。
陽朱問他的緣故, 年輕的店主回答: “那個長得漂亮的自以為漂亮, 但是我卻不覺得她漂亮; 那個長得丑陋的自以為丑陋, 但是我卻不覺得他丑陋。”
陽子轉對弟子說: “弟子們記住! 品行賢良但卻不自以為具有賢良的品行, 去到哪里會不受到敬重和愛戴呢!”
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 惠子相梁, 莊子往見之。
2. 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
3. 于是惠子恐,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4. 非梧桐不止, 非練實不食, 非醴泉不飲。
5.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6. 安往而不愛哉!
二、 請找出下列各語句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1. 例句: 惠子相梁, 莊子往見之 ( )
A. 仰而視之曰 B. 陽子之宋
C. 是魚之樂也 D. 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2. 例句:或謂惠子曰 ( )
A.或異二者之為 B. 然或溝洫不修
C. 馬之千里者, 一食或盡粟一石 D. 莫之或欺
3.例句: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 )
A. 愿以境內累矣 B.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 皆以美于徐公 D. 故以怪之矣
三、 用 “/ ” 標出下面句子中朗讀時應停頓的地方。
1. 今 子 欲 以 子 之 梁 國 而 嚇 我 邪?
2. 子 之 不 知 魚 之 樂 全 矣。
3. 王 巾 笥 而 藏 之 廟 堂 之 上。
四、 下列語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 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A.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C. 往矣, 吾將曳尾于涂中。 D. 甚矣, 汝之不惠。
五、 朗讀課文, 注意表達人物的語氣, 并回答下列問題。
1. 莊子講鹓 的故事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莊子堅持認為 “出游從容” 的魚兒很快樂, 表現了他 的心境。
六、 從課文的兩則故事中選一則改編成課本劇, 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礎上補充情節。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 動作、 心理等有所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惠子相梁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
下一篇:曹劌論戰初中文言文閱讀|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