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處有藝術:如何選擇好閨蜜
閨蜜,是能在相互接觸中,沒有壓力地吐露心聲、不會難為情地分享情感的令人感覺甜蜜、可靠、溫馨的一種“蜜”。
——擁有閨蜜的女人是幸福的
作為女性,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事情不便和身邊的他分享。這個時候,閨蜜就自然成為最佳的情感分享對象,一起討論個人生理隱私、傾訴心理秘密、分享興趣愛好以及嘮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事。
有閨蜜的女人是幸運的,可以互相傾訴、化解生活中的不快和挫折;有閨蜜的女人是幸福的,遇到高興和好笑的事情可以一起笑到前仰后合;有閨蜜的女人是充實的,可以沉醉在心頭的小資夢想中不醒來……
魚盼晴和黃寄翠是彼此的閨中密友,從幼兒園開始直到中學畢業倆人一直是同班同學。
雖然倆人個性迥異,魚盼晴開朗大方,黃寄翠心思細膩,但倆人相處融洽,從沒紅過臉。她們倆人的日常溝通也不存在任何隔閡。有的話不愿意跟父母說,而愿意彼此傾訴,簡直就是一個家庭長大的孿生姐妹。
躺在一個被窩里,趴在床上看小說,兩人經常聊天直到深夜。她們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態度極其吻合,都喜歡美食,遇到好吃的就邁不開步子;熱衷漂亮的衣服,能夠逛一整天直到商場打烊才戀戀不舍地回家。
倆人在價值觀和審美觀等方面也保持了完全一致。
兩個性格迥異的女孩和睦相處,心心相印,將彼此當做最重要的感情寄托。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不好意思和身邊的男朋友或者家人溝通,比如生理周期、初戀的男生、邂逅的浪漫等。
而像購物、做白日夢等又不適合和男友分享,在與男友的相處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不愿意或者不便于和家人溝通,卻可以一五一十地告訴閨蜜,與她分享喜悅、分擔憂慮。這就是閨蜜在女人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獲得情感支持。
在中學時代,兩個人總是可以猜透對方的心思。一個眼神、一句話都能讓對方清楚地知道她現在想什么,想要什么。她們不愿意回自己家吃飯,而賴在一起,甚至養成了躺在一個被窩睡覺的習慣。
魚盼晴開朗大方,經常嘻嘻哈哈和身邊的人開玩笑。而黃寄翠心思細膩,經常會對身邊的人和事做出敏感的判斷。兩個人的性格迥異,思維方式也不同,但是又有共同的愛好和一樣的生活環境,因此,感覺不到彼此的性格差異而和睦相處。
通常來講,閨蜜身上一定有諸多相同因素,比如共同的成長環境、飲食習慣、興趣愛好,甚至審美觀等都保持一致。魚盼晴認為漂亮的小飾品肯定也是黃寄翠鐘意的,因此兩人經常共用一些物品,往往不知道這件物品到底屬于誰。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閨蜜給女性的生活添加了樂趣和被理解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為每個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充實感和滿足感。因此,有閨蜜的女人更喜歡相互傾訴和分享。
因為經常轉學,肖羽靈和每一個朋友相處的時間都不長。雖然她也善于人際溝通,人緣較好,但是每次搬到另一個城市,都使她和之前的好友失去聯系而無法繼續發展友誼。
不在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文化環境和學習氛圍,很快就讓他們失去了共同話題和心心相印的感覺,所以聯系愈來愈少,直到不再聯系。
這種生活環境下,肖羽靈選擇了獨自承受一切,不再渴望和他人交流,因為她知道說不定哪一天這些好友又會因為自己的轉學而成為陌路人。
漸漸地,肖羽靈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冷美人”,獨來獨往、形單影只,所有的愉快和不愉快都自己承受。
沒有閨蜜的女人無人傾訴,是孤單的、苦惱的、缺乏安全感的,甚至在人際溝通方面存在障礙。而有閨蜜的女人則會在生活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暖流!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遇到高興或者傷心的事情,自然會產生想要和他人分享的念頭。如果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人,則會發現高興的事情也不那么令人興奮,變得索然無味,生活失去樂趣;傷心的事情則積壓在心底,成為解不開的心結,醞釀成抑郁和苦悶。
有閨蜜的女人是幸福的,若是一個女人只有普通朋友,在特殊時期沒有閨蜜可以敞開心扉,則會嚴重影響其心理的發展和成熟,甚至造成性格的孤僻和冷漠。
閨蜜是我們心靈的伴侶,可以毫無顧忌地交流,沒有不好意思,不會難為情,和閨蜜在一起沒有絲毫的顧慮和心理負擔。那么,如何選擇自己的閨蜜呢?
具備共同點的人才有可能成為閨蜜。通常的情況是,具備相同愛好、共同的性格特征、一樣的生活習慣的女性更容易成為閨蜜,因為她們的心理距離小,心理共鳴感強烈,容易在生活和工作中產生不謀而合、心心相印的感受。
比如,喜歡閱讀抒情散文的女孩,都希望和另一個人分享自己的心靈感受,這個人可以是男友,也可以是閨蜜。而男孩可能很難理解一個女孩為什么會因為這些文字而牽腸掛肚、多愁善感,更有可能懼怕和女孩交流散文。這個時候,女孩需要一個跟自己具有同樣情愫的同性朋友。
另外,心態開放的女孩會接納另一個和自己不完全相同的女孩,和她形影不離,朝夕相處,同寢共食。從這個角度來講,想要尋找閨蜜的女孩需要善于跟他人溝通,互通有無,擅長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也愿意傾聽他人的想法,如此才能取得彼此的信任和心理認同。
如果你已經有了閨蜜,把她當做最親近的朋友看待是維持閨蜜關系最重要的法則,經常溝通,保持心理共鳴,理解彼此的內心需求則會為友誼不斷注入保鮮劑。
上一篇:疑病癥的根源在哪里
下一篇:破窗效應:減少犯罪率的成功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