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做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呢?我們如何才能得到一種相對成熟的自覺呢?在此,我們有三條建議。
建議一:在孤獨和退隱中認識自己。
不同的人對“孤獨”的含義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個朋友就說,如果他需要思考,就會到街上做長距離散步,讓自己消失在人群中,“在這種情況下思考問題,我就可以避免分心了”。
當我住在紐約時,我經常去附近的一家教堂,因為那里非常安靜,這樣我就能獲得內心的平靜,使自己保持活力,讓精神更加振奮。
我最難得的孤獨時刻,便是沉浸于大自然的那一刻。我很少做長距離散步或進行戶外活動,但是我經常在花園中散步,因為在那里我至少還能不時地抬頭望一眼那棵大樹或天空。對我來說,四季的更迭真是個永恒的奇跡;方寸大小的土地和廣袤的田野也可以讓我體驗到欣賞自然的樂趣。此時,我會感到自己已經和大自然交融于一體了。
許多哲學家和思想家都強調過孤獨的價值,耶穌、佛陀、施洗者約翰、笛卡爾、蒙田、班揚等人,也正是在孤獨中獲得了啟示的。
建議二:擺脫習慣的枷鎖。
有誰愿意被習慣和惰性的枷鎖套住,而整天沉悶無望地茍且活命呢?但是我們已經被活活地埋在習慣和無聊的事物里面,只有通過異常的努力,才能把我們解救出來。
我有一個年輕的女學員,她對我講了她和她丈夫破除習慣枷鎖的故事:
“我丈夫和我都喜歡看電視,”她說,“我們每天下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機,一邊看電視節目一邊吃晚飯,直到困得必須睡覺才罷休。為了不錯過那些好節目,我們既不去看朋友,也不看書,當然也不一同出去享受美好的時光。當別人來拜訪我們時,我們也巴不得他快點走,以便繼續看被中斷的電視節目。有一天,我和朋友們一起吃午飯,但是我發現我已經和她們無法交談了,因為我根本插不上嘴。我哪兒都沒去過,也沒看過什么書,沒做過什么事。我生命的黃金時期都被那間黑屋子里的電視機浪費了。
“回家后,我勸我丈夫說,既然有的人都能成功地戒掉毒癮,我們也應該能從電視節目中解脫出來。他很贊同我的意見,于是我們開始努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以便轉移我們的精力。我們報名參加了成人教育課程班,還經常去打保齡球,出門去拜訪朋友;我們還從圖書館借來許多書,然后互相讀給對方聽。我很滿意我們能戒除掉電視癮,我們的工作和婚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許多樂趣,而且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來說,我們的生活價值都提高了。”
這兩個曾被習慣活埋的人,終于獲得了解放,而他們卻曾經被自己包裹得緊緊的。
建議三:發掘生活中最滿意的東西。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1878年寫給妻子的信中,有一段最為精彩的描述:“……我堅持認為,要正確評價一個人的人格,最好的時機就是觀察當他處于最活躍、最滿意時刻的精神或道德狀態,因為這時他的內心所傳達出來的聲音是‘這就是真正的我!’”
這句話簡單地說,就是當人們處于興奮狀態時,“真我”自然就浮現出來,因為當一個人處于“最活躍、最滿意”的狀態時,也是他最興奮的時刻;不論他是對哪種想法、對哪個人或對哪種情況的哪種形式的興奮,都會使他擺脫無聊的事情、習慣和壓力,從而形成對真我的刺激。
興奮是使我們的工作走向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它還能激發我們的熱情,使我們發揮最大的潛力。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愛德華·維克多·艾波頓爵士曾說過一句話,這句話聽起來頗令人吃驚:“談到科學成功的秘訣,我甚至要將‘熱情’放在專業技術之前。”
當然,愛德華爵士并不是說專業技術在科學研究中不重要,而是說“熱情”——“興奮”——會激勵一個人更充分全面地掌握專業技術。
興奮是人們不斷刺激自己工作和活動的源泉。耶魯大學教授威廉·里昂·費爾普斯有一本書《工作的興奮》,這本書到處洋溢著他對工作的興趣。
生活危機也能刺激一些人,使他們重新活躍起來。例如,規模較大的戰爭、洪水或地震等災難降臨時,會對人們產生強烈的刺激;而家庭危機等較小的危機往往能對那些和子女同住、看上去已經老朽的人產生一種力量,對他們發揮重要作用。
上面介紹了三種使我們和他人區別開來、培養自己獨特個性的方法。心靈的成熟需要不斷地自我發掘,這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如果我們不能了解自己,也就無法了解別人。
“了解自己”,正是智慧的源頭,這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
上一篇:爭論產生不了贏家
下一篇:做一個高效率的職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