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秀創造先進工作法
那是在1949年10月,剛滿15歲的小姑娘郝建秀,考進了青島市國棉六廠,被分配在細紗車間學習擋車。進了車間,管理人員把郝建秀帶到一位女工跟前,說道:“你要虛心跟著這位師傅學擋車,努力工作。”還叮囑她要搞好團結,出色完成學習任務。
郝建秀點點頭,認真照著去做。她跟隨師傅學,管好左右兩排的機器,看到哪個粗紗筒的紗快要用完,就趕緊去調換;看到哪根紗頭斷了,就趕緊去接。
師傅告訴她:細紗間工人的技術高低,就看接頭、換粗紗的速度快不快。越快,技術越高。3個月后學習期滿,郝建秀當正式工人的第一天,正巧是新春佳節后第一個夜班。
郝建秀和別的孩子一樣貪玩,白天沒有睡覺,上夜班就打會瞌睡,這樣就造成很多白花出現。白花,就是紡紗錠子高速旋轉時棉紗斷頭造成的皮輥花,它既不是粗紗也不是細紗,浪費棉花、電力、人工。
郝建秀因而受到了大家的批評,她牢記這次教訓。此后,她發奮學習老工人的各種技能,下班后注意睡足,當班時集中精力,每次上班提前十幾分鐘到車間做交接班的各種準備,特別是把清潔工作做到家,逐漸形成有序的工作方法。
郝建秀的努力有了成效。1950年5月車間展開勞動競賽,她出的白花最少,受到表揚。郝建秀在虛心學習別人長處的同時,還動腦筋如何進一步改進。
郝建秀想:人應該支配機器,而不是受機器支配。她設法改變過去一些既勞累又無效的動作,摒棄那種評論紡織工人技術高低只看接頭、換粗紗時間多少秒,對其他工作不加注意的老習慣。
郝建秀終于按標準要求摸索出一套“合理運用勞力,科學分配時間,減少斷頭,少出白花”的先進工作方法:
一、工作主動,有計劃、有預見性地巡回操作。巡回時,后面斷頭不忙于接,仍按巡回計劃前進,一改那種來回無序忙接斷頭的被動現象。
二、動作合理,幾種工作結合進行。巡回時,一手打擦板,一手掃地,將地面落花掃除;眼看兩面,前面有斷頭就接,粗紗完了就換,幾種工作結合起來做省力又省時。
三、抓住紡紗過程中的主要環節——清潔工作。清潔工作做好了,斷頭就少,不僅白花出得少,而且產量高、質量好,還改善了車間環境。
于是,郝建秀實現了她那“人支配機器,不是機器支配人”的愿望。她不僅產量、質量提高,而且出的白花一天比一天少。
1951年下半年,郝建秀的先進經驗,由全國紡織工會、青島紡織分局等單位召集先進工人、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會干部20多位同志組成總結推廣小組,經鑒定正式命名為“郝建秀工作法”。
“郝建秀工作法”先在青島市9個紡織廠實施,很快在全國紡織企業推廣。從而為紡織企業創造了巨大的、新的價值。
郝建秀在不到兩年的生產實踐中創造了一套科學的工作方法,從一個普通工人成長為先進生產者、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后來,郝建秀受到黨中央的重視和培養,上了紡織大學,當了企業領導,繼而擔任新中國第一位女部長,成為了新中國紡織工人的杰出代表和創新標兵。
上一篇:誠信讓你一生受益
下一篇:防毒面具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