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講臟話時請淡定
該如何解決兒童語言教育中出現的教育偏差與失誤,這讓父母苦惱不已。孩子是在犯錯誤中長大的,這無疑是一句至理名言。不過關鍵問題在于,當面對孩子的錯誤或問題時,父母應該怎么辦?毫無疑問,解決任何問題都需要弄清原因才好對癥下藥。
孩子5歲了,小的時候是個活潑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不過現在變了。他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冒出一兩句臟話來,如“你是蠢豬啊”“趕快滾蛋”之類的。上個周末,媽媽帶他一起去參加朋友聚會,孩子帶了一個變形金剛的玩具去玩。媽媽的朋友見他好玩,就跟他說:“你的變形金剛怎么玩,教我好不好?”孩子很樂意地答應了,然后教朋友一起玩。教了幾遍之后,那朋友假裝還是不懂的樣子,故意逗孩子,結果孩子不耐煩了,搶過自己的玩具,說了一句:“你怎么笨得像豬一樣,趕緊滾開吧!”聽到之后,媽媽真是超級尷尬,朋友臉上的表情也瞬間呆住了,然后假笑幾聲,借故走開了。
媽媽馬上嚴厲地教訓了孩子,孩子苦兮兮地承認了錯誤,并做了保證不再說此類的話。不過,還沒過一天,孩子嘴里又開始蹦出臟話了。媽媽真是越想越著急,平時家里人并沒有誰說過這樣的話呢,孩子到底從哪里學來的呢?
孩子為什么會喜歡說臟話呢?
心理學家認為,幼兒期是語言、動作快速發展的時期,而孩子的語言和動作主要是通過模仿獲得的。孩子知識經驗少,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較差。當聽到別人說臟話,看到電視里的反面人物的奇怪模樣時,他們并不理解那些臟話的意思,只是覺得新鮮、好玩,所以便會模仿起來。同時,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是孩子語言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假如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常常說臟話、喜歡罵人,那孩子肯定會受影響。
父母過于敏感的態度也會助長孩子講臟話的習慣。當孩子無意地說一句臟話或模仿角色的怪樣時,假如父母大驚小怪,或覺得逗趣,哈哈大笑,然后在笑聲中嚴厲制止。這會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出于探索,他們便會再次重復。假如父母生氣,或付之無可奈何的一笑,便會給孩子莫大的鼓勵,無意中強化了孩子講臟話或做怪樣的行為。
有的父母比較忙,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游戲、聊天或給孩子講故事,只是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受到冷落,于是就會沖著父母做個“鬼臉”或說句臟話,目的就是引起父母的注意。這時父母如果放下手里的活,來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那孩子就會感到很滿足,在他們看來,父母能放下手里的活和自己一起交談,這樣專門注意他的行為使他感到滿足。
小貼士
面對孩子講臟話,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1.沒有反應才是最好的反應
孩子第一次說臟話時,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想要大笑的沖動,那樣孩子勢必會把這當作正面的鼓勵而重蹈覆轍。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孩子都是在試探:這是我聽過的話,那人說時看起來比較激動,如果我說出來,父母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呢?讓父母發笑、生氣或不安是孩子想擁有的一種強大力量。所以,父母第一次聽到孩子說臟話,不要有特殊的反應,沒有反應才是最好的反應。
2.教孩子學會尊重
假如父母讓孩子覺得給其他小朋友起孩子式的外號沒有關系,那你就完全錯了。臟話會讓孩子在幼兒園、游樂園和朋友家里陷入麻煩,所以父母需要向孩子解釋罵人會讓人傷心,即便其他孩子都這么說,這樣做也是不對的。罵人和讓人傷心都是不可以的,盡管孩子可能還在學習體會別人的感情,或許不能每次都記得先考慮別人,但依然需要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是在傷害別人,即便自己不是故意的。
3.提醒孩子不要說臟話
假如2歲大的孩子好像總有一兩句臟話不離口,那父母就需要說說他了,不過父母的教導態度要平和,不要過于激動或憤怒。否則,每次父母生氣,都等于在提醒孩子:他的本領有多大,能讓你快速注意他。當孩子說一些不好的詞或臟話,父母只要用平靜且平淡的口氣清楚地告訴他,這些話是不允許說的就可以了。比如,“那種話不可以在家里或對其他人說。”
4.用好玩的話代替臟話
假如孩子只是試試新詞語,那父母可以說服他用另外一個令人激動的說法來代替。假如他是由于和許多成年人一樣,沒有合適的替代詞來表達強烈的憤怒或沮喪才說臟話的,鼓勵孩子大聲說“我生氣了”“我很煩”也許有幫助。不過,假如孩子被警告了一兩次之后還要說臟話,那就該好好管教了,父母要保持冷靜,警告孩子:“你說了那個詞,必須受到懲罰。”
5.小小的懲罰
假如孩子是因為想要什么東西而講臟話,一定不要讓孩子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即便你指明“說那樣的話很不好”,也不能把他想要的東西給他。
6.父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假如你的孩子每天都聽到臟話,就會很難相信那些話是不能說的。他也會很奇怪為什么規則只針對自己而不針對父母。父母要把孩子想成是一塊海綿,他會吸收自己從周圍聽到和看到的,并渴望和其他人分享自己所學到的東西,不論那是好的,還是壞的。
上一篇:孩子覺得別人手里的東西是好的
下一篇:尊重孩子的心理斷乳情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