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器官動起來
案例
假如給你一篇英語短文,請你把它背誦下來,那么,你會用什么方法記憶呢?是默不作聲地一遍遍看,還是一遍遍大聲朗讀,亦或是一遍遍用筆寫出來?
一名在大學二年級就順利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大學生,在介紹自己學習外語的方法時談到:“以往學習英語,只注重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記,能夠記住一些單詞和語法規則,能夠看懂一些文章,就已經很滿足了。然而,這樣學習的結果只是記住了一些枯燥的英語知識,當我們需要運用這些知識去進行言語交流時,我們既聽不懂,也說不出,學的是‘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上大學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到,以往那種單純依靠視覺去記憶,是很難真正學好英語的。我開始按著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要求去改進自己的學習。我買了一個‘隨身聽’錄音機,利用一早一晚、走路、排隊買飯等零星時間聽英語磁帶,每天堅持,半年左右,我的聽力大大提高了。在聽的同時,每天堅持朗讀英語課文、寫英文日記。在課余時間經常嘗試用英語與同學對話,到學校的‘英語角’用英語與陌生人交流。
我感到英語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就拿記單詞來說,我首先是將一個生詞大聲讀幾遍,力求讀得準確,同時用耳朵仔細聽,在頭腦中留下一個清晰的聲音形象,然后用筆寫幾遍去記單詞的拼寫。這種以‘聽說為先導,以聽說帶動讀寫’的學習方法,使我的英語水平迅速提高。”
分析
這名大學生的學習經驗表明,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運用各種感覺器官,使學習材料、信息通過聽、讀、看、寫等多種感官通道,比單用哪一種感官的效果都要好。一般來說,人們所接受的信息主要來自視覺和聽覺。在一項實驗中,讓被試者識記10張圖片,結果單靠視覺記憶的效果為70%,單靠聽覺記憶的效果為60%,而將視覺和聽覺結合的記憶效果為86.3%。也就是說,在一般人身上,通過視覺去記憶學習材料效果最好,因為在學習中,視覺參與的最多,起的作用也就最大。其次是聽覺記憶的效果也較好。此外還有通過運動覺、嗅覺、味覺等進行的記憶。有些人,通過單一感覺渠道記憶的效果極佳。比如,有人能“過目不忘”,一些作家、畫家的視覺記憶高度發達,在寫作和繪畫中能夠重現許多以往只是粗略地看過的事物;音樂家的聽覺記憶高度發展,一篇音樂作品,他們只要聽過一遍,就能將樂譜精確地再現出來;一些舞蹈家、運動員的運動覺記憶是高度發達的。但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大多數人是混合型記憶的。心理學家對1000多名10歲到20歲的青少年進行研究的結果發現,屬于單純視覺類型的為2%,單純聽覺型的為1%,單純運動覺型的為3%;16%屬于視覺—聽覺類型;33%屬于視覺—運動覺類型;9%屬于聽覺—運動覺類型;36%屬于無差別類型,即混合型。
我國心理學家盧仲衡研究發現:“事實上,純粹類型的人很少,多數人在記憶文字材料時,視覺類型占著主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數人是混合型的,例如,讀書時候頭的動覺或發出微小的聲音,記憶中文或外文的生字時,還要在紙上寫一二遍才能熟記等?!?/p>
可見,僅僅靠視覺去記憶,或其他單一渠道去記憶并不可取。我們在學習和記憶中應該做到如下幾方面:
1.多種感官協同活動。
美國的一個統計資料報告識記的保持率是:視覺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梢姡褂靡?、聽、運動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可以提高保持率,達到最佳記憶效果。因此,無論我們學習和記憶什么學科的知識,都應力爭動用多種感官去幫助記憶。比如,上課時,我們用聽覺去聽教師的講解的同時,我們用視覺去看教師的表情動作和板書演示,運用運動覺去記筆記、朗讀課文或回答問題等。這樣,在學習時,把各種通道充分地利用起來,就會使大腦皮層的相應部分建立多渠道的聯系,留下很多“同一意義”的痕跡,從而使記憶得到加強。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中寫到:“學無當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也是強調在學習時,使五種感官都參與進來。許多學者強調在學習時應該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和手到。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
2.多朗讀。
為了避免學習、記憶時只是默不作聲地看,我們提倡大聲朗讀。當我們出聲朗讀的時候,不僅要眼睛看、口里讀,而且要心里想、耳朵聽,幾種感覺器官同時開動起來,增強了刺激,加深了痕跡,記憶效率自然提高。日本心理學家高木重郎就強調指出:“一般來說,朗讀比較好記。尤其是在頭腦不清醒的時候,更應該清楚地讀出聲來。這是因為朗讀會給大腦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于一點,整個身心好像進入了‘臨戰’狀態?!币虼?,我們在學習各種知識時,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地出聲朗讀幾遍,特別是對于語文和外語的學習,朗讀的作用尤其重要。
上一篇:歸類記憶法的應用
下一篇:掌握復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