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鑒定近現代中國畫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這種情況: 真跡不一定藝術水平很高,而偽品也不一定藝術水平很差。但一般來講,大家作品,其藝術手法,包括筆墨、設色、構圖、甚至落款等,的確是功力非凡、高人一等,特別是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作者特有的精神、氣質、筆性等,不是一般作偽者或摹仿者輕而易舉就能學到手的。否則,他就不會成名被稱之為大家了。
但名家不是生來就成名的,大師的每一幅畫也不都是成功、精彩之作。一般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又從成熟到衰退。如齊白石早年的大多數作品,往往都帶些工匠氣,用筆不夠老到、雄健,衰年變法后的70到80歲之間,生活較穩定、創作精力旺盛,精品出現得最多。但也有特例,有一位早熟的畫家,20世紀80年代成名前后的作品激昂有活力、生機勃發,以后卻被名利所累,多數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在不斷地重復,甚至演變成了流水作業,反而越到老,作品越應酬、越商品氣,江郎才盡、不進則退。周思聰的人物畫,20世紀70年代受政治大環境影響,作品偏于寫實與敘事性,雖然創作出了《人民和總理》 (圖10)等精彩的現代寫實抒情代表作,但總體上還未達到藝術高峰; 改革開放以后,她的眼界和思想大開,作品開始注重個人情感的抒發,并融合了西方現代藝術理念與形式,技法開始豐富,筆墨功力也大幅提高,以《礦工圖》、《彝女系列》、《墨荷系列》為代表,在病痛折磨中她的藝術達到了高峰; 這一時期她也畫了不少小品畫出售,以改善生活,在這批畫中有些就畫得比較應酬。
近現代大師級畫家,一般在其藝術高峰期多出代表作和精品,但也不一定全部都是成功之作。由于作畫時受到主客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身體狀況、精神狀態、外界環境等等,有時其藝術技巧與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近現代中國畫大家的真跡,多數代表近現代中國畫的藝術水平,無論藝術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不低。但也有這種情況發生,名家真跡確定無疑,但不是精品,只是一般的應酬之作,其藝術水平與代表作、精品相比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有時還不如小名家的精品。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切不可盲目崇拜大名家。當然,就藝術總體水平而言,大名家還是遠高于小名家的。
圖10 周思聰1979年作 《人民和總理》
我們在鑒定過程中,對一個畫家不能固守一個標準,特別是對那些藝術生涯較長的畫家,要根據其藝術水平的發展階段,分別定出若干個標準。這些標準還可以以年代為序進一步細分,否則,就很容易將那些早期的、不成熟的以及風格不典型的畫作誤判為贗品。
對于近現代中國畫家作品的優與劣,要根據他們各自的不同流派與風格,以各種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其作品。如: 對于以大寫意見長的畫家作品的優劣評判,就不能片面地去追究其造型是否逼真,刻畫是否細致,而要看其筆墨功力、神韻與精神氣質以及藝術創新性等;對于林風眠、吳冠中為代表的以融合中西藝術之長的作品,就不能片面地苛求其筆墨是否符合傳統中國畫的書法用筆規范,而是看其創新的藝術形式、東方的神韻與詩情畫意。
鑒定近現代中國畫也不能從自己個人的好惡出發(收藏就可以個人的好惡選擇),認為自己喜歡的就好,不喜歡的就不好。把優劣標準建立在個人主觀的好惡上。不了解近現代中國畫家的具體藝術風格特征,無助于解決真偽問題。鑒定近現代中國畫的真偽,注重藝術水平是重要的,但不能單純著眼于藝術水平的高低,一定要多方面做全面的、細致入微的觀察、比較,才能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上一篇:功力型山水畫藝術大師黃賓虹
下一篇:苦學型現代山水畫藝術大師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