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省直楊凌區(qū)·隋泰陵》陜西名勝簡介
在楊凌區(qū)陵角村。隋泰陵是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墓地。
楊堅(541—604年),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市)人,北周宣帝宇文赟之岳父,為北周國相,進爵隋王,及北周靜帝宇文衍立,楊堅以太后之父而秉政,篡周滅陳并梁統(tǒng)一天下,國號隋,年號開皇。在位期間,繼行均田制,擴大墾田,免鹽酒稅,重編戶籍,增加人丁,削弱豪強勢力,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在政體上,改革官制,確立三省制,簡化地方行政機構(gòu)。規(guī)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均由中央任免,加強中央集權(quán)。其具體如下:
開皇元年(581年),以崔仲方意見除六官,依漢魏之舊置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尚書,設(shè)尚書令,左右仆射,無所不統(tǒng);門下,置納言,給事之官;內(nèi)史,置監(jiān)令;秘書,領(lǐng)著作;內(nèi)侍,即宦官之職;五省御史,主彈劾事;都水,主作造;二臺置太常等11寺,即太常、光祿、衛(wèi)尉、宗正、太仆、大理、鴻臚、司農(nóng)、太府、國子、將作;左右衛(wèi)等12府,皆為軍府;又置上柱國至都督十一等勛官,其中柱國大將軍為八等,都督凡三等;又有朝散大夫七等散官;文武之有德聲者,改侍中為納言。
開皇二年(582年)夏六月,隋作新都于龍首(原名龍首原,在今西安市北關(guān)龍首村一帶),命名大興城。
開皇四年(584年)夏六月,詔宇文愷鑿渠由渭,自大興城東至潼關(guān)300余里,以漕運通利,名廣通渠。
開皇五年(585年)八月,發(fā)丁3萬,于朔北靈武(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筑長城,東距河西至綏州(今陜西綏德),綿延700里。
開皇六年(586年)又發(fā)丁15萬,于朔方以東,緣邊筑數(shù)十城,以遏胡寇。
開皇十三年(593年)春二月,詔楊素營仁壽宮于麟游(今屬陜西)西天臺山上,開皇十五年(595年)三月宮成。隋文帝幸之,見其過分豪華,大怒曰:“楊素為吾結(jié)怨天下。”
據(jù)《隋書·后妃列傳》載:“文獻獨孤皇后仁壽(隋文帝年號)二年(602年)八月葬于泰陵。”
仁壽四年(604年)秋七月,太子楊廣弒帝于仁壽宮內(nèi)大寶殿,遂殺太子楊勇,自立為帝。冬十月葬文帝楊堅于泰陵,與文獻獨孤皇后合葬于泰陵,同墳而異穴。《關(guān)中勝跡圖志》和《關(guān)中陵墓志》均云“陵高五丈,周數(shù)百步”。
泰陵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西安·未央?yún)^(qū)·阿房宮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寶雞·鳳翔縣·雍城遺址》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