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綏德縣·蘄王廟》陜西名勝簡介
在綏德縣名州鎮南5公里一步巖。蘄王廟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祠廟,因韓世忠死后被追封為蘄王,故稱蘄王廟。
韓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綏德人,行伍出身,御西夏有功。曾以偏將參加鎮壓方臘起義。宋金戰事起后,在河北力抗金軍,后隨高宗趙構南下,升至浙西制置使。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完顏晟天會七年,1129年)冬,金兀術渡江南下,韓世忠率八千宋兵,乘海船迂回至鎮江,扼長江絕兀術之歸路,在黃天蕩(今江蘇南京市附近)與金兀術相持48天,金兀術大為窘迫。韓夫人梁紅玉在甘露寺桴鼓助夫,大大增加宋軍斗志,兀術突破江防北逃。高宗紹興初,韓被調往福建鎮壓范汝為起義。紹興四年(1134年),在大儀(地名,地在江蘇儀征縣大儀集)大破金兵和偽齊(劉豫)聯軍。紹興六年(1136年),任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負責督察軍事重任,府設楚州(今江蘇淮安),力圖恢復半壁河山,但是皇帝和秦檜皆主和,他多次上書反對主和,極力主戰,終于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被召至臨安(今浙江杭州),授樞密使,文職升而軍權降,被解除了軍事實權。他抗疏反對議和,又以岳飛冤獄當面質問賣國丞相秦檜:“以‘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所言既不被采納,乃自請解職,閉門謝客,以抗議朝廷。死后追封蘄王,謚忠武。
蘄王廟創建于清高宗弘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廟為陜北窯洞式,正中為韓世忠坐像,正殿對面為樂樓(戲樓),昔時農歷七月七日有廟會,會期曾在樂樓唱戲以慶。樂樓西側有石牌樓,牌樓額題“宋韓蘄王故里”和“中興佐命”兩排文字。
牌樓正面石柱楹聯為:《蘄王廟》古詩句出處:
恢復中原,志同諸葛;
再扶宋室,功邁汾陽。
牌樓背面楹聯為:《蘄王廟》古詩句出處:
東南半壁仗孤撐,至今江水滔滔如聞鼙鼓;
西北一天崇血食,撫此山川郁郁隱護風雷。
牌樓之楹聯為綏德知州凌樹崇所書。此牌樓建于清宣宗旻寧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廟前立石碑4通,記載韓世忠抗金的英雄事跡。
清宣宗旻寧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綏德教諭閻秉庚進廟瞻拜韓蘄王,并賦詩一首,詩刻于正殿西壁,原詩為:《蘄王廟》古詩句出處:
鄂王忠武同齊名,宗澤三呼有繼聲。
江左戰熊高宗世,故鄉遺廟傍綏城。
北來井畔宵通夢,南渡英雄口絕兵。
回首中原歸不得,騎驢空負保身名。
江中桴鼓軍聲振,湖上提壺勇略消。
王使英雄甘佞佛,可知二圣不還朝。
一奸已定危社稷,諸將誰能紀柱標。
從此偏安終守局,故宮禾黍晚蕭蕭。
上一篇:《西安·藍田縣·藍田八景》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跨區域·西安城垣》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