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區·未央宮遺址》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未央區未央宮鄉。未央宮遺址是西漢未央宮的所在地。
未央宮是漢城西南部的一組主要宮殿,西漢和其以后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以及隋初期的中央政府皆在此宮,只有以后唐代的大明宮才可與它相比肩。但大明宮作為皇帝辦公處所在時間上卻沒有未央宮持續的時間長。因此,未央宮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重要的一處宮殿。
據《漢書·高帝本紀》記載,漢高祖劉邦七年(前200年)蕭何治未央宮。據《通鑒輯覽》記載,七年二月“徙都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上見甚壯麗,怒甚。謂何曰:天下洶洶,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宮室,且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有以加也。上說(悅),遂自櫟陽徙都之。”據《西京雜記》所記,未央宮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據《關中記》記載,未央宮周圍三十三里。據《通鑒輯覽》和《三輔黃圖》記載,未央宮周圍三十八里。
未央宮,據《三秦記》所載,一名紫微宮,有臺殿43處,宮殿之門81座,掖門14座,共有門闥95座,池有13處,《關中記》記載有池12處。未央宮有前殿,東西長五十五丈,縱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至孝武,以木蘭為棼橑,文杏為梁柱,金鋪玉戶,華榱璧檔,雕楹玉碣,重軒鏤檻,青鎖丹墀,左墄右平,黃金為壁帶,間以和氏珍玉,風至,其聲玲瓏然也(見《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到王莽時期,前殿改為玉路堂(見《長安志》記載)。
未央宮之宣明殿、廣明殿皆在未央殿東;昆德殿、玉堂殿皆在未央殿西;石渠閣、天祿閣皆在未央大殿之北。據《漢宮闕疏》記載,天祿閣和石渠閣皆為漢時蕭何所造,以藏秘書,處賢才。揚雄就曾在天祿閣中校書。
未央宮有承明殿,是著述之所;有承明廬,是供文臣值班之宿;有溫室殿,武帝所建,冬處之而溫暖;有清涼殿,夏居之則清而涼;有凌室,為藏冰之處;有暴室,一說為曝曬之室,一說為宮人之獄;有麒麟閣,為未央宮三大藏書閣之一,為蕭何所造,漢宣帝劉詢曾圖畫霍光、蘇武十一功臣像于閣中,以資表示卓越功勛和最高的榮譽;有織室,據《三輔黃圖》有東西兩處,任務是織作文繡郊廟之服;有路鈴廄,亦曰未央廄,設廄令,掌管宮中之輿馬;有彘圈,供宮中養豬之所;有獸圈,為未央宮觀賞動物之所;有弄田,據《三輔黃圖》記載,弄田,火宴游之田,天子所戲弄耳。或許是皇帝高興了鬧著玩做樣子的“勞動田”。
未央宮有昭陽殿。據《三輔黃圖》記載,武帝時,后宮八區,有昭陽、飛翔、增城、合歡、蘭林、披香、鳳凰、鴛鴦等殿。后又增修安處、常寧、茞若、椒風、發越、蕙草等殿,為14座。
未央宮有許多淑女居住的殿閣。據《漢官儀》記載,婕妤以下皆居掖庭,有月景臺、云光殿、光華殿、鳴鑾殿、開襟閣、臨池觀。
未央宮有漸臺。據《關中記》記載,未央宮西有滄池,池中有漸臺。據《雍錄》記載,未央宮有漸臺,漢文帝(劉恒)之夢鄧通(文帝之上大夫,甚寵幸,賜銅山,許其鑄錢,鄧氏錢遍天下),王莽死于綠林兵,皆在其處。
未央宮有四寶祠。據《漢書·郊祀志》記載,宣帝以方士言,為隋侯劍、寶玉、寶璧、周康寶鼎立四祠于未央宮中。
據唐代裴素《修漢未央宮記》記載,上從容言曰,吾今建此殿,且錫之以嘉名,名其殿曰通光,其東曰韶芳亭,其西曰凝思亭,乃立皋門曰端門(南正門),其應門題曰未央宮,不忘好古也。乃命侍臣曰:爾為我記之,刻以貞石,傳示于不朽。北門曰魯班門,當時立有銅馬,亦稱“金馬門”。
解放后,在未央宮所在地漢城遺址,成立了“漢長安城保管所”,對漢長安城和未央宮,進行了有效的保護。
未央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西安·雁塔區·曲江池》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咸陽·禮泉縣·李勣墓》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