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胡耀邦
胡耀邦(1915~1989),湖南瀏陽人。早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軍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建國后,歷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中共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4月于北京病逝。
心在人民,原無論事大事小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河南南陽的諸葛草廬有一副對聯: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此聯為顧嘉蘅所撰寫。顧是湖北襄陽人,清咸豐年間任南陽知府。
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忠心耿耿匡扶漢室,開創蜀漢基業,一生真摯奮發,忠貞壯烈,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然若干年來,湖北的襄陽、河南的南陽爭相以為生地之幸,喋喋不休,相持不下。顧嘉蘅擬此聯時說: “諸葛英名共自榮耀,隱居之地無關要害,又何爭為?”
1959年秋,時任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來河南省檢查工作。一天,他來到南陽的諸葛草廬,見到顧嘉蘅寫的這副對聯,頗有所思,且又另有感慨。他對陪同人員說:“我來改一改,好不好?”然后,即口吟道:“心在人民,原無論事大事小;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實際上,胡耀邦同志并不僅僅是改聯,而是借用了古聯的形式,自創了一副新聯。此聯的立意是: 為國為民,不應分大事小事,更不應計較個人得失的多少。
胡耀邦像
風聲雨聲悲嘆聲,枉此一生
險事難事天下事,爭當勇士
明代萬歷年間,東林黨人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一聯,影響深遠。但在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的一些青年人思想上有消極情緒,便將東林黨人的這副對聯改成“風聲雨聲不吱聲,了此一生; 國事大事不問事,平安無事”。胡耀邦同志得知后,心情很不平靜,他親自動手,將此聯改為“風聲雨聲悲嘆聲,枉此一生; 險事難事天下事,爭當勇士”。這副對聯具有積極進取精神,不但與某些青年人的消極心理針鋒相對,而且比東林黨人的那副對聯更具時代性,它告訴青年人不要在悲嘆聲中虛度一生,而應投身于時代的大潮中開創輝煌業績。此聯傳開后,在當時年輕一代中產生了極大的鼓舞力量。
心在人民,原無論事大事小 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上一篇:楹聯趣談·翁同龢
下一篇:收藏趣談·胡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