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區·文廟和碑林》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文廟和碑林解放后合二為一,成立“陜西省碑林博物館”。
此處唐代為國子監,元、明至清代為西安學府文廟,為祭祀孔子之所,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四年(630年)立。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隋代有之,唐貞觀復修。前為儀門,再前欞星門,門前為泮池,跨以石橋。古時入學稱之曰游泮。
碑林在文廟北。北宋哲宗趙煦元祐五年(1090年;一說元祐二年)藍田呂大忠領漕陜右,聚集石刻,樹立碑林。碑林,原為保存唐文宗李昂開成(836—840年)年間所鐫刻的《十三經》亦稱《開成石經》而設,后歷代所續,儲存漢、魏、唐以來著名書法家石碑11700余通,有7個陳列室,6個游廊,1個碑亭,是我國歷史上保存石碑最早最多的地方。
這里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左氏春秋》、《公羊春秋》、《穀梁春秋》、《論語》、《孝經》、《爾雅》12經,清補《孟子》,合稱為十三經,共計650252字,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一部石經。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內有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626年)虞世南書《夫子廟堂碑》,唐玄宗李隆基天寶二年(743年)明皇李隆基所書《石臺孝經》、唐文宗李昂開成二年(837年)鄭覃等所進《石壁九經》、張參《五經》、唐元度《九經》,宋□昭吉書《修廟記》、夢英書《文廟記》、宋真宗趙恒御制《加封詔》、冉宗閔書《修廟大門記》、中書門下牒《中書扎子》、裴衿書《小學規》、安宜之書《移石經記》,金有潘師雄書《重修學記》、楊奐書《府學教養碑》,元有《府學公據》、駱天驤書《立文廟書》、趙世延書《加封文宣王碑》、王守成書《修學記》、張沖書《文廟記》。除上所列外,碑石還有自秦至元70余種,如秦有《嶧山碑》李斯書;隋有《二體千字文書》智永書;唐有《皇甫誕碑》于志寧撰,歐陽詢書;《道因法師碑》李儼撰,歐陽通書;《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述三藏圣教序記》唐高宗李治撰,弘福寺僧懷仁集;《尼法琬碑》釋承撰,劉欽旦書;《吳文墓志》,《釋大雅集》王羲之書;御史臺精舍記及題名,崔湜撰,梁升卿書;《大智禪師碑》及《碑陰記》,嚴挺之及陽伯成撰,史維則書;《隆闡法師碑》、《千佛寺多寶塔感應碑》岑勛撰,顏真卿書;《郭敬之家廟碑》顏真卿撰并書;《與郭仆射書》顏真卿書;《遷先塋記》、《三墳記》李陽冰書;《顏氏家廟碑》顏真卿撰并書;《不空和尚碑》嚴郢撰,徐浩書;《圣母帖釋》懷素書;《楚金禪師碑》釋飛錫撰,吳通微書;《邠國公功德頌》楊承和撰并書;《馮宿碑》王起撰,柳公權書;《司直廳石幢》劉模撰,裴諸書;《大達法師玄秘塔銘碑》裴休撰,柳公權書;《陀羅尼經幢》于帷則述;《敕內莊宅使》、《敕比丘尼正言疏》、《吏部郎官題名》、《石草書幢》、《肚痛帖》張旭書;《千文草書心經》鄭尤鈞書;《寄邊衣詩》裴悅撰,僧彥修書。宋有篆《千字文》夢英書;《三體陰符經》郭忠恕書;十八體篆《休向人怨別詩》夢英書;《摩利支天經》袁正己書;《清凈護命得道經》龐仁顯書;《三藏圣教序釋》云勝書;《贈夢法師詩》釋正蒙書;《說文偏旁字源并序》及《高僧傳并序》夢英書;《勃興頌虛儀先生文》唐英書;《慎刑文》晁逈撰,盧經正書;《復唯識廨記》黃庶撰;《韓愈五箴》李寂書;《阿房宮賦》安宜之書;《游師雄墓記》張舜民撰;《天馬賦》米芾書。金有《劉處士墓碣》,楊興撰,張微書;《華夷圖》、《禹磧圖》、并劉豫造。元有《天冠山詩》,趙孟頫撰并書。
又據《關中勝跡圖志》記載,清高宗弘歷乾隆時,有陜西巡撫畢沅在此處增亭修榭,保護石碑,以免風雨所浸損。
除碑石外,還有眾多的石刻藝術品,石刻藝術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之一,這里有東漢的石獸、畫像石,唐代著名的“昭陵六駿”及蹲獅、犀牛、佛教造像、武士、《太極宮圖》、《興慶宮圖》、《黃河圖》等。碑林中除中文碑石外,還保存有外文碑石,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蘇諒妻馬氏墓志》等。
解放后,這里分為歷史陳列、石刻藝術、西安碑林等部分。館內文物分兩類:一類綜合性,分為周、秦、漢、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展室;一類專門性,除碑林六室外,還有石刻藝術、青銅、陶瓷器等展室,陳列展室面積4000多平方米,展出歷史文物3000多件。除此之外,經常舉辦專題陳展和不定期的臨時性展覽。
西安碑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碑林為全國4A級旅游景點之一。
上一篇:《漢中·拜將臺》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新城區·易俗社劇場》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