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岐山縣·周公廟》陜西名勝簡介
在岐山縣鳳鳴鎮北郭村鳳凰山下簸箕狀的峽谷中。周公廟是西周初期政治家姬旦的專祠。內祀周公漢白玉雕像。
這里三山環繞,林木封掩,郁郁蔥蔥,景色優美。廟宇建于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年)。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之弟,周成王姬誦之叔,亦稱叔旦,采邑在周(今岐山北)稱為周公。曾助周武王滅商。武王崩,成王立,因年幼由周公攝政,長達7年,為西周出了許多治國安邦之良策。他的攝政,引起弟管叔、蔡叔、霍叔的妒忌,他們聯合商君紂王之子武庚和東夷叛周,周公率師東征平了叛逆,殺了管叔,放逐蔡叔。武王崩時,成王還在襁褓之中,他想篡位,易如反掌,但周公不這樣做,是輔佐的榜樣,甘心為輔臣,史書對其評價很高,圣人孔子對他極為崇敬,曾說:“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他還制禮作樂,制定國家典章制度一全套的規定,所以周朝才能在歷史上統治八百多年。
周公廟其北為鳳凰山,其東為鳳凰堆,是《詩經》上說的“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有卷者阿”之地。廟自唐初建后,歷代屢有修葺,今存廟為清代建筑,因歷代修葺增建而成周公、召公、太公、后稷、姜嫄、郊禖、玉皇、周家八士、周家八帥等殿宇,包括了獻殿、寢殿和山門、廊廡、姜嫄殿、后稷殿、三公殿、戲臺等,亭、榭、樓、閣許多處,并有唐宋以來碑石數十通,其中有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年)十二月所立周公祠靈泉碑和鳳翔節度使崔珙奏狀、謝表并敕批答刻石。據《續文獻通考》記載,元文宗(圖帖睦爾)天歷二年(1329年)建周公廟于鳳翔岐山之陽,春秋祭奠,如孔子廟儀。此外,還開拓藥王、老君、元始天尊諸神洞20余孔,其中有呂洞賓、太上老君、二郎神、觀音菩薩、東岳大帝、藥王孫思邈、文殊、普賢等神像,形象逼真,神態生動,尤以玄武洞中的唐代石雕玄武像,無冠而披發,赤足而戎裝,足踏龜蛇,手持寶劍,坐姿威武,亦甚莊嚴。近年,縣上曾用漢白玉雕琢了大型的周公像為廟之主像。
廟后有泉,唐宣宗賜名潤德泉,并有元碑、刻石以紀事。除清泉外,廟周圍一些高大的槐、楸、柏、楊等喬木,其中有的相傳還是漢唐時代所栽的。本縣除修葺山門、祈子、郊禖殿宇外,還招商引資全面對周公廟維修保護和開發,使周公廟煥發異彩,招來大批游人。2005年4月18日由縣人民政府主持公祭(這是歷史上由政府公祭的第二次,第一次是明萬歷時公祭大典),海內外3萬多人參加,放禮炮30響,鮮花飄香,祭樂悠揚,隆重異常,熱鬧非凡。
宋蘇軾《周公廟詩》云:《周公廟》古詩句出處:
吾今那復夢周公,尚喜秋來過故宮。
翠鳳依舊山突兀,清泉長與世窮通。
至今游客傷離黍,故國諸生詠雨濛。
牛酒不來烏鳥散,白楊無數暮號風。
周公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漢中·略陽縣·吳璘墓》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渭南·富平縣·唐定陵》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