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上海之旅·上海·都園林趣
上海有數(shù)座馳名于世的古園林。園內小橋流水,山石水榭,亭臺樓閣,多為江南罕見的杰作。
顧大申與醉白池
松江縣城西南有一醉白池,此園名為清畫家顧大申命名。
顧大申,松江華亭人,號見山,清朝順治年間進士,曾任工部主事,后因做官不得志而隱退,效法古人,鑿池筑室。唐朝白居易晚年退隱洛陽香山,常與好友在園中飲酒詠詩,曾作池上詩,以一醉為樂。北宋宰相韓琦晚年亦厭倦仕途,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醉白,取樂天池上之詩以為醉白堂之歌。顧大申慕白居易、韓琦之風雅,便以“醉白”為園名池名。
醉白池在嘉慶年間,為育嬰堂使用,后作松江幾家善堂的征租處,再后又為日軍盤踞,充作軍妓院,廳堂軒室被改為日本式房宅。1982年,經重建恢復原貌。
醉白池是一座以一泓清池為主體的園林。池上有長廊、鶴亭,沿池有半亭、水榭、水軒,并以回廊相連。園的后半部多是千年古樹,土阜起伏,流水縈繞,紫藤滿架,銀杏高聳,峰石玲瓏。池南墻上,有石刻《云間邦彥圖》二十八塊,每塊鐫刻有畫像四幅,為松江所屬各地的名宦、鄉(xiāng)賢、文士如徐光啟、陳子龍、董其昌等百余人。此圖原為清乾隆時徐璋所繪,后部分佚失,為后人補畫。
白鶴南翔與東北補闕
在嘉定縣南翔鎮(zhèn),有一座靜麗雅秀的古代園林——古漪園。它創(chuàng)建于明嘉靖萬歷年間,曾任通判的南翔人閔士籍聘請嘉定著名竹刻和盆景藝人朱三松參加設計,取詩經“綠竹猗猗”(美盛之意),命名為猗園。明末由明代文學家李流芳之侄李宜之購得。清乾降年間,為洞庭東山商人葉錦所有,重加修茸,改名為“古漪園”。
園內景物布局,以環(huán)狀戲鵝池為中心,有白鶴亭、竹枝山、浮筠閣、不系舟、湖心亭、徽音閣、補闕亭、南翔寺經幢等景觀,最有意趣的是白鶴亭與補闕亭。
白鶴亭在古漪園北,亭子的頂端有一只昂首朝南,展翅欲飛的仙鶴,古樸而別致。這是根據(jù)南翔寺得名的傳說而修建的。臨池一榭,題額“鳶飛魚躍”,在閣中憑欄臨流,觀魚戲于蓮葉之間,荷風襲來,清香撲鼻,富有詩情畫意。
補闕亭在池南竹枝山巔。亭子結構別致,幾何形的拱頂,彩繪著九條云中飛龍,三個拳狀翹角卻似鐵臂凌空,氣勢非凡,而東北方向則人為地缺一角。這是為什么呢?原來1931年“九·一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三省后,鎮(zhèn)上愛國人士集款造亭,故意少塑東北一角,以示東北淪陷,而其它三只角都塑成高舉的拳頭,表示對侵略者的抗議和收復失地、昭雪國恥的決心。方亭初建時謂“補闕亭”,意即收復失地再補缺角,故又名“缺角亭”。
達人寄興秋霞圃
“達人寄興在山水,疊石疏泉引幽致。經營佳圃名秋霞,丘壑紆回到次第。來到城市儼山林,柳溪花徑相攀尋。”這是嘉定人鄧鍾麟描繪秋霞圃景物的詩。
明朝正德、嘉靖年間,工部尚書龔弘,在嘉定東城的住宅西側,造一花園,命名秋霞圃。隆慶年間,又有沈弘正在園內另建一園。清康熙、乾隆年間,地方人士購下秋霞圃和沈氏園,捐給前面的城隍廟作為廟園,也稱城隍園。后多次毀壞,1980年得以修復。
秋霞圃在嘉定鎮(zhèn)東大街,一道白粉墻,兩扇烏漆大門。門西為一座小庭院,峰石竹子,襯以粉墻,宛若一幅抒情小品畫。大池狹長,為園之中心。池南以湖石為山,山上樹木蔥蘢,臨水有曲岸石磯,成一條小徑,斷處架石板平橋,名曰“涉趣”。池之北岸有四面廳一座,額題“山水潭影”、“靜觀自在”。原匾已失,今為胡厥文和畫家沈邁士所題,廳前有月臺臨池,筑石為欄。園內紅楓丹桂,銀杏老榆,別有一番風味。
五龍奪珠匯龍?zhí)?br>
在嘉定縣莊嚴肅穆的孔廟前,“澄潭如鏡碧參差,一一平岡倒影垂”,此即為匯龍?zhí)讹L景區(qū)。匯龍?zhí)妒杩S诿魅f歷十六年(1588),四周有橫瀝、新渠、野如涇、唐家浜和楊樹浜五條小河匯合于此,潭南有峰石嶙峋的應奎山,因河如游龍山如珠,素有“五龍奪珠”之稱。
潭內碧波漣漪,中有玉虹橋,九曲回旋。潭旁有粗大銀杏、楓楊、榆、桐等古樹,其中一棵古楓楊,根已枯空,但仍生機勃勃,樹內嵌有一大石塊,傳說是小刀會起義軍首領在樹下就義時,怒蹴而入。據(jù)載,當時有一千六百名小刀會義軍將士,在潭畔慷慨就義。
矗立在潭畔的是重樓飛檐、款式玲瓏的魁星閣,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原為一亭,后改為雙層杰閣,上層四面有欄,倒影入水,漣漪微動,閣影如在虛境中。
潭東為新辟景區(qū),內有一座精致樓臺,名打唱臺,建于光緒十四年(1888),戲臺裝飾瑰麗,頂部藻井雕刻精美,繪有四百多只彩鳥,藻井外角和下面欄額上雕有鳳凰,形成一幅“百鳥朝風”美圖,加上移來的石亭、石橋、綴華堂等古典建筑,更添佳色。在應奎山新建的凌云亭,結構精巧,軒敞雅致,可俯瞰匯龍?zhí)度啊?br>
流觴曲水古靈園
位于青浦縣大盈浦畔的曲水園,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初建時屬青浦城隍廟的廟苑,名“靈園”。五十年后,城內居民每人出錢一文,聚款擴建林園,又名“一文園”。嘉慶年間,青浦知縣楊東屏在園內宴請學使劉云房,看到園臨大盈浦,園內池水瀠回,便取王羲之《蘭亭序》中曲水流觴之意,改名曲水園。辛亥革命后改名青浦公園,后又易名中山公園。今仍保留古園風貌,復名曲水園。
園中布局以池水、假山為中心,有“水隨山轉,山因水活”之色。南部有凝和堂、花神祠等敞廳,前有花墻深院,古木交柯,中部以荷花池為中心,池周有精巧的花廳、迎曦亭、小濠梁,恍對飛來亭,西有喜雨橋、得月軒等勝境,北面峰石嶙峋,筑有亭臺和四層高聳之景周閣,登高眺望佘山、天馬等九峰,似成一線,故稱“九峰一覽”。
山后又有池,池上跨九曲石橋,通至鏡心廬,這是三間窈窕小屋,建于清宣統(tǒng)年間。池水明澈如鏡。廬稱境心,與城隍廟不無關系。古代城隍廟內,均有一面大銅鏡,據(jù)說是城隍神用以照人善惡的,而鏡心廬則以水代鏡。
此外,在上海青浦縣西,有上海市規(guī)模最大的游覽風景區(qū)——淀山湖(舊名薛淀湖),湖呈葫蘆形,面積60平方公里,與黃浦江、吳淞江相通。傳說系秦代沉陷而成,以水清波靜聞名。湖中有淀山,上有三姑祠、普光寺、鰲峰塔等景,近來又新建仿古建筑為主的大觀園等十余景。
松郡九峰秀色濃
松江西北平疇綠野間的松江九峰,氣象萬千,秀妙無窮。它逶迤13公里,分別為鳳凰山、庫公山、佘山、辰山、薛山、機山、橫云山、天馬山、小昆山。
唐宋年間,九峰三泖已是江南名勝。元明以后,九峰上有寺廟、亭臺,下有園林,羅列為十景。最負盛名的是佘山。佘山有東西南山,色調呈墨綠色。傳說古時候有個姓佘的人在此隱居,養(yǎng)道而得名。又因為佘山所產的筍子有蘭花的香味,康熙南巡路過這里,品嘗之后,甚為驚訝,故賜名“蘭筍山”。在山的東坡上屹立著“秀道者塔”,其形如西湖保俶塔。在塔的上邊是上海規(guī)模最大的天文臺——佘山天文臺,在天文臺西邊是聞名遐邇的佘山天主教堂,那哥特式的建筑,綠瓦紅墻映襯著藍天。一個科研機構,一個宗教建筑,對比鮮明。
天馬山為九峰之冠,海拔98.2米。天馬山原名干山,相傳春秋時干將在山上鑄劍而得名,又因為山的形狀像一只碩大無朋的駿馬,故稱天馬山。在山膀上,有一座聞名的護珠塔,這是被專家們公認為當今世上傾斜度最大的一座斜塔。天馬山古時多寺院,香火很旺,故有燒香山之稱。如今寺院均毀,只能從一些磚碎瓦石中依稀領略到當年的佛事盛況。據(jù)載在天馬山東麓,有元代“三高士墓”。山陰的楊維楨、錢塘的錢維善、華亭的陸居仁三高士皆是元末著名的才子。他們學問高深,文章冠世。生前時常游于九峰,吟詩作文,研究學問,但不為官場名利所誘,終身不仕,有詩稱他們“生前長為元代民,死后同結干山鄰”,贊他們“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庫公山在九峰中最小,傳說是秦代亢嗓子隱居處;恭山因唐代有薛道約隱居,又名玉屏山;辰山傳說有元道僧人彭素云居此,故又名神山;機山為晉代文學家陸機所居;橫山為陸云所居,山上多峭壁,故有聯(lián)云嶂、麗秋壁之景;旁邊赫色小山,有“小赤壁”之稱,山西南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小昆山傳說古代產玉,山形如覆盆,有“婉孌昆岡”之景;鳳凰山則形如延頸舒翼的鳳鳥。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雍和宮·郁郁乎,雍和宮
下一篇:煌煌荊楚吟·長沙之旅·長沙·長沙說沙古城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