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廈門之旅·云山石室·黃道周讀書處
東山縣的東山島是個著名的風景勝地,島上礁石嶙峋,形狀詭異,千姿百態,堪稱鬼斧神工,而林蔭曲徑盤旋島中,山泉淙淙。島最高處還有一座七級花崗巖石塔,高32米,座圍40米,挺拔雄偉。黃道周讀書處就在島上半山腰的“雄鷹石”下。此石狀如雄鷹展翅,鷹腹下有一石室,可納二十人,幽雅清靜,黃道周曾在此間勤奮讀書,并題寫“云山石室”于石壁之上,后人因此稱他為石齋先生。
黃道周(1558—1646)字幼平,號石齋,漳浦縣人。明天啟進士,授編修。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太傅、禮部兼兵部尚書。一生忠烈,不畏權貴,因忠言直諫,觸怒朝廷,屢被貶逐、廷杖、監禁以至充軍。清軍南下,南京陷落后,唐王即位于福州,黃道周被擢武英殿大學士,自請往江西恢復失地,所至遠近響應,得九千人,至婺源遇清兵,戰敗被執至江寧(南京),漢奸洪承疇奉命前去靦顏勸降,黃叱之曰:“承疇死久矣,此無賴小人冒名耳”。并在獄中絕食,于順治三年(1646)春慷慨就義于南京東華門。黃道周亦是明代著名的學者,平日潛心經學,亦善書畫,在被貶黜期間,致力于著書講學,今漳州留有多個他的講學處。著有《易象正義》、《三易洞磯》等書。
傳說黃道周家門前有一塊風動石,明萬歷年間,其母懷胎十月,某夜夢見風動石忽然倒墜懷中,隔日乃產下道周。與此同時,風動石邊也長出一棵荔枝樹。十年后,道周入學讀書,此樹也開始結果,以后年年結果三百六十五顆,又大又甜,有如墨香味,取名“翰墨香”。后來,黃道周在南京就義,荔枝樹也死了。今荔枝樹處立有一碑,鐫“明黃石齋先生故里”。“翰墨香”亦成為閩中“味佳品高”的荔枝名種。
另有一則黃道周與“明姜”的故事。“明姜”為長泰縣馳名中外的特產,是一種生姜片與糖制成的蜜餞,甜辣適口,有祛寒、化瘀、開胃的功效。相傳黃道周被解往南京期間,降臣洪承疇以同鄉、同學關系前去勸降,命人奉上清茶,黃不屑一顧,擲杯于地,閉目掩鼻,誓不飲“清”茶。他在獄中寫下了“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覆覆少生機。老臣拚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的詩句,表明他抗擊外侮、收復國土的決心。
當時,獄中有個獄吏,崇仰黃先生的高風亮節,見他絕食日漸消瘦,心急如焚,回家將此事告知妻子。妻取出剛從家鄉長泰縣捎來的一包明姜,交給丈夫,說:“這是家鄉土產,帶有‘明’字,先生一定會收納的。”獄吏悄悄將它帶至獄中,黃道周一聽是明姜,果然驚喜異常,連呼:“明疆!明疆(姜)!”
上一篇:浩浩燕趙歌·天津之旅·天津·鴉片風云
下一篇:莽莽關外山·黑龍江之旅·黑龍江·黑龍闖關東黑水映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