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豫西南之旅·雞公山·神雞化身成名山
從南陽向東160公里便是河南南部重鎮信陽,雞公山在信陽市南80公里,緊鄰湖北省。此山為大別山余脈,東接大悟山,西峙桐柏山;面積不過50平方公里,主峰也在千米以下。但此山“山明水秀,泉清林翠,氣候涼爽,別有天地”,有“云中公園”之稱。其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尤以夏季最為宜人。盛夏時節,平地熱如蒸籠,山上卻是另一番景觀,“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極適合避暑游覽。1903年,美國傳教士李立生、施道格二人發現此地勝景,遂造避暑山莊于此。在華外國人紛紛仿效,竟在山上建造了三百余幢洋樓。國內權貴富豪也紛紛在此大建別墅,共三十余幢。因而此地一度與北戴河、廬山、莫干山齊名而成為名揚海內外的避暑勝地。
傳說雞公山得名于天宮司晨神雞。神雞是盤古開天辟地時所造,專司報曉之事。可它好鳴不平,聽說玉皇大帝要成親,就以天規不許神仙婚配為由,加以攻擊。太上老君想馴服神雞,反遭神雞痛斥。太上老君便與玉帝一起設計煉仙丹,騙神雞食用,卡住咽喉。但神雞依然攻擊玉帝。最后,玉帝、老君串通司酒仙官,誣告神雞偷吃仙玉米。神雞為表明清白,允許仙醫剖開嗉子查看,僅一些石子而已。但司酒仙官卻趁機摻入仙米,交給玉帝,結果神雞被玉帝貶到凡塵。但它并不屈服,每天都叫著“哽兒哽兒哽兒——,玉帝害我!”后來,它來到此地,除害安良,百姓尊稱雞公,山便稱雞公山。
一說雞公山原為大海。海島青年金哥曾從海雕爪下救過一只小雞,那小雞原來是司晨仙官之女雞娥。她邀請金哥到天宮游覽,司晨仙官遂將雞娥許配金哥,二人在天宮成親。這時,有九條惡龍竄犯海島,吞吃人畜。金哥要還鄉救民。雞娥交給他一個金蛋。金哥吞下,化為金雞,飛回海島,大戰三日,趕走了九惡龍。但因超過時限,金哥未能飛回天宮,便化為石雞。人們紀念他,把他化身時所在山峰稱為雞公山。海水退,遂為陸地。雞娥發現金哥化為石雞,便守在身邊,化為另一只石雞,即“母雞石”。
雞公山北李家寨有兩株唐代銀杏。西北側一株主干枯死,今僅存新發兩枝干合抱生長;東南側一株胸圍10米有余,主干中空,內可容方桌一張供下棋之用。據測樹齡千余年,為“豫南樹王”。《信陽縣志》云:此樹傳為唐代開國名將尉遲恭之拴馬樁,后抽芽成活。民間傳說,唐太宗之十三女聽說口唇茶產自雞公山,為仙女下凡所種并用口唇采摘,遂由尉遲恭保駕前來。公主喜游山水,又好與和尚講經論道,常宿于雞公山龍泉寺。尉遲恭住山下,拴馬于銀杏樹樁。時過半載,公主仍不肯回京。太宗疑公主行為不軌,盛怒之下,命尉遲恭火燒龍泉寺,結果公主亦被焚寺中。此時正值六月,但天空忽降大雪。太宗醒悟到公主有冤,遂命重修寺院,并葬公主于寺西山坡上,這就是百姓所說的“皇姑墳”。而尉遲恭的拴馬樁也早已抽芽成活,終于成為樹王。民間還傳說這兩株銀杏實為鎮水銀針。李家寨臨近大河,常有惡龍興妖作怪,水患不已。自從人們拜此二樹為鎮水銀針之后,水患立減。樹旁有白果廟(白果,銀杏俗名),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為廟會,在此焚香求佑者絡繹不絕。
上一篇:悠悠吳越曲·蘇州之旅·太湖·神皇龍馬跡宛然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靈人山·秀才看榜進士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