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眷中州情·豫北之旅·百泉·百眼清泉邵雍祠
百泉,即輝縣城西北5里的百泉村,地處蘇門山南麓。因此地泉眼眾多,故名;又稱百門泉、珍珠泉。數百泉眼聚于此地,形成百泉湖,為衛河之源。湖面3萬多平方米,最深處3米,水溫常年保持在20℃左右,湖水清澈,是良好的天然浴場。民間傳說古時候百泉是個干河灘,到處是鵝卵石。天河里有兩條小龍玩游戲,把一顆寶珠含在嘴里,你吐給我,我吐給你,玩得忘乎所以。一不小心,寶珠從天河里掉下來,正好落在干河灘上。寶珠撞在鵝卵石上,成了許多碎片,而這些碎片都變成了泉眼,咕嘟咕嘟往外冒水。泉眼多得數不清,人們就把這里叫做百泉了。
涌金亭在百泉湖邊,北宋時創建,后屢毀屢修。亭內存蘇軾《蘇門山涌金亭》碑刻,字體楷行,柔中有剛,甚佳。蘇于宋哲宗元祐年間游百泉,觸景生情,揮毫急就。
噴玉亭在百泉湖邊,金章宗明昌年間創建,明成化年間重修,并定名噴玉亭;清道光二十年(1840)再次重修。另外,湖邊又有靈源亭,內有方井為傳說中薛仁貴搠刀之處,故有搠刀泉之稱。亭為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建。
以上三亭周圍泉眼最多,元朝翰林學士王碧在至元十年來此觀泉賦詩:“濟南七十二名泉,散出坡陁百里川;未似共城(輝縣舊名)祠下水,千窠并出畫欄前。”
在百泉村里有一座建于明代的邵雍祠。邵雍(1101—1077),字堯夫,共城(今輝縣)人。北宋哲學家,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等。屢次授官不就,晚年遷居洛陽;死后葬于嵩縣新店鎮紫荊山,謚號“康節”,世稱“康節先生”。邵雍在蘇門山長期講學,著書立說,影響很大。明成化六年(1470),知縣張錦在百泉村建起一座邵雍祠,紀念這位哲學家。
這座邵雍祠,俗稱邵夫子祠,是一座由門樓、擊壤亭、拜殿、大殿、廂房等組成的四合院。依山傍水,環境十分優雅。1976年,在輝縣衛源廟東側創建了百泉碑廊,收入歷代文人墨客游覽此地的吟詩題辭、碑刻三百五十余塊,其中有北魏時代的佛教石刻造像,為景明二年(501)所刻,全高2米有余,造型優美大方,是北魏石刻藝術成熟的標志。碑廊中唐總章元年(668)的造像碑,雕刻十分精美。北宋著名畫家崔白所畫的布袋僧真儀像石碑,人物形象亦十分生動逼真。碑廊中的書法碑刻更多,唐以后代代皆有,篆、隸、真、行、草各體齊備,其間頗多上佳之作。
上一篇:離離原上草·呼和浩特之旅·白塔·白塔聳光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古觀象臺·皇城最高處放眼觀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