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柳州之旅·通天巖·“柳江人”遺址
1958年,在離柳州市16公里的柳江縣新興農場通天巖下層紅色砂質粘土里,發現了“柳江人”化石。共出土一具頭骨(缺下頜骨)、四個胸椎連五段肋骨、五個腰椎及骶骨、右髖骨、左右股骨。除股骨可能屬另一女性外,其他同屬一個中年男性。腦容量約1480毫升,顴骨較大而前突,鼻骨低而寬,鼻梁稍凹,鼻根點并不低陷。面部低矮,下巴微突。犬齒窩不明顯,齒槽突頜程度中等,上門齒舌面呈鏟形。明顯具有原始黃種人的特征,是分化和形成中的黃種人類型;同時還有接近于南亞黃種人的一些特征。據判斷,“柳江人”大約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五萬年左右的人類,比“藍田猿人”和“北京猿人”進步,但比“山頂洞人”和“資陽人”原始。
與“柳江人”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大熊貓、巨獏、中國犀、東方劍齒象、箭豬、野牛等動物化石。在“柳江人”遺址附近的柳州市白蓮洞、柳江縣陳家巖、木羅山思多洞等遺址,還先后出土了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等和各種動物化石。在白蓮洞遺址,還發現有燒骨、燒石、木炭的遺跡。從發現的動物種類等遺跡來看,幾萬年前,這一帶河流縱橫,森林茂密,氣候溫濕,雨量充沛,適于古人類生活及動物活動。“柳江人”在這里制造簡單的工具,從事漁獵等活動。婦女可能在附近采集野果,挖取植物根塊;男子可能到較遠的森林獵取箭豬、野牛等,或到河里捕撈螺螄、蚌、蜆、魚、蝦等。當時人們已經用火燒熟食物,驅趕猛獸,抵御寒冷。“柳江人”化石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發現的較豐富的一項新人化石材料。
上一篇:蒙蒙巴蜀雨·川西之旅·邛海·“月月齊明”
下一篇:蒙蒙巴蜀雨·長江三峽之旅·涪陵·“水底碑林”白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