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杜預遣返吳俘,孫皓撤換名將
羊祜坐鎮(zhèn)荊州(今湖北江陵),數(shù)載之間稀動刀兵,卻收到了江漢歸心的效果,這不能不歸功于他那遇事冷靜、長于分析的作風。他在病逝以前,曾表奏晉武帝及時伐吳,其中對于吳國的內憂外患、晉國與吳國力量上的對比、晉軍應采取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及戰(zhàn)爭時機等問題的分析,無不辯辟人理,絲絲入扣,而且在他死后晉國對東吳的吞并戰(zhàn)爭中得到了證實。杜預繼承羊祜遺志,簡練精銳,整頓裝備,隨時準備興師滅吳。而東吳有長江天險,邊城又多名將,攻打亦非易事。杜預采取羊祜那一套以柔克剛的方法,在偷襲東吳名將張政得手之后,卻將生俘的吳兵全部遣返吳國,孫皓昏庸無能,不辨真?zhèn)危瑢⒍蓬A的反間計當做蜜糖,當即撤換一時大意遭受挫折的名將張政,讓劉憲取而代之。臨戰(zhàn)易將本為兵家大忌,何況是撤換智勇雙全的名將,豈非等于自毀長城?杜預妙計得逞,立即上表請戰(zhàn)。晉太康元年(280)正月,晉軍大舉伐吳。吳軍因外失良將,故張皇失措,都城迅速被攻陷,東吳皇帝孫皓投降,吳平。時當羊祜死后的第三年。(《晉書·杜預傳》)
上一篇:攻心為上·德信服人·杜襲用計平操怒
下一篇:里應外合·來護兒破高智慧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