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駕·棄婦》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回車在門前,欲上心更悲。
路旁見花發(fā),似妾初嫁時。
養(yǎng)蠶已成繭,織素猶在機(jī)。
新人應(yīng)笑此,何如畫娥眉!
昨日惜紅顏,今日畏老遲。
良媒去不遠(yuǎn),此恨今告誰。
中國詩史中的棄婦詩有著古老的傳統(tǒng)。早在《詩經(jīng)》時代就有《邶風(fēng)·谷風(fēng)》、《衛(wèi)風(fēng)·氓》等著名篇章。在彌漫著夫權(quán)思想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關(guān)于這一古老的話題,代代都不乏動人的吟唱。劉駕的這首詩,在眾多具有各自不幸的婦女中進(jìn)行選擇,并通過對人物復(fù)雜心理的細(xì)致描繪真正寫出了“這一個”棄婦。
這首詩是以古代文人常用的代言方式來寫的,它以一個棄婦的口氣恰當(dāng)?shù)乇磉_(dá)了她初始被遣回母家時復(fù)雜而悲傷的心態(tài)。
開頭第一、二兩句總領(lǐng)全詩,其中一個“悲”字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回車”是中國古詩中常用的詞匯,我們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棄婦已回到了娘家門前。從下文來看,事實(shí)恰恰相反,棄婦此時尚在夫家。所以,這里的“欲上”只是說她準(zhǔn)備上車回娘家去。總之,處于初始被遣時的棄婦心頭籠罩著悲傷的陰影。如果說這里還寫得比較抽象的話,那么以下就是她感到可悲的具體內(nèi)容了。
三、四兩句以路旁盛開的花朵比喻女主人公初嫁時的青春美貌。關(guān)于此詩中女主人公被遺棄的原因我們尚不得而知,但西漢人寫定的《大戴禮記·本命篇》就有所謂婦女“不順父母,去”等“七去”的戒條,而年老色衰更是古代不幸婦女被丈夫遺棄的重要的共同原因。可以想見,既然詩中說到初嫁,這就說明女主人公到夫家來已不止一年半載。人老珠黃,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作為妻子的女主人公便正如花兒的春開秋落一樣最終被人一腳踢開了。聯(lián)系到下文出現(xiàn)的“新人”,就更可見出負(fù)心丈夫喜新厭舊的可惡。
五、六兩句說到女主人公“養(yǎng)蠶”、“織素”是她一貫的勞作,從不間斷。請看那“蠶已成繭”,正說明她適才還去關(guān)照過,因此熟知春蠶的發(fā)育情況;“素猶在機(jī)”,更表示她是剛剛離開織機(jī),所以還來不及卷素成匹。就是這樣一個勤勞的女子卻遭此被棄的厄運(yùn),便更顯出棄婦的無辜與不幸。
本來,詩句象這樣寫下去,還可以一樁樁、一件件羅列出更多的不合理的事件情由。但詩人不是這樣,關(guān)于棄婦的可悲之處仿佛就寫到此為止。以下七、八兩句便改換了一個角度,將“新人”(丈夫新娶之妻)引入詩中與棄婦作一對比,由此筆底生出波瀾,從而將棄婦的悲傷感情推向高潮。
關(guān)于詩中“新人”的品質(zhì),我們也是不得而知的。對于棄婦來說,她可能同樣無辜,而且將來那個負(fù)心漢說不定還會把她一腳踢開呢! 但是,棄婦本人已顧不得對她進(jìn)行調(diào)查研究再作結(jié)論了。她只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對“新人”作了一番情理上的推測: 自己辛辛苦苦養(yǎng)蠶織素又有什么用呢?在善于修飾打扮的“新人”看來,這是多么可笑啊! 這里要注意的是,棄婦復(fù)雜微妙的心理活動至少包括以下三層含意:一是表面上看,這是棄婦的自嘲,好象是說自己也有不足之處,語氣中甚至有后悔之意;二是對“新人”有所不滿,批評她不愛勞動而只會梳頭打扮討丈夫的歡心;第三,更重要的在于,自己也好,新人也好,在家庭中畢竟是處于被動的地位,而那個占有主動位置的沒有出面的負(fù)心丈夫才真正是棄婦的矛頭所向。讀著這樣的句子,我們可以體會出棄婦痛恨丈夫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
就是這樣,全詩構(gòu)思上有總有分,在悲傷的基調(diào)之中一一描繪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特別是在詩的末尾部分,由于描寫角度的變換,更是充分表達(dá)了一位棄婦悲傷和憤恨相互交織的復(fù)雜心情。
上一篇:《徐悱·對房前桃樹詠佳期贈內(nèi)》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柳永·憶帝京》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