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唱山歌進松林,斑鳩問我是何人?
我是春天布谷鳥,鳳凰差我來叫春。
前山叫到后山轉,叫得花紅柳葉青;
叫醒幾多種田人,早起下田忙春耕;
叫醒幾多花大姐,早起燒火把飯蒸;
等到早谷揚花日,歡歡喜喜轉回程。
《中國歌謠選》第一集
布谷鳥是春天的信使,每到春耕春種之時,它就飛到田野、飛進山林,像歌手一樣,用它那好聽的嗓音歌唱著: “布谷!”“布谷!”于是農民們便立即繁忙起來。這首歌謠就是寫布谷鳥報春以后,山莊男女老少充滿希望地投入春耕大忙的情景。
它以布谷與斑鳩對話開篇,起句就帶給人一種歡樂。布谷鳥唱著農民最愛聽的山歌飛進了青蔥茂密的松林里,它的歌聲使得當地的斑鳩鳥感到十分驚異,于是開始了相互問答。布谷告訴斑鳩:“鳳凰差我來叫春。”鳳凰,古代傳說為百鳥之王,常用來象征祥瑞,布谷鳥受鳳凰派遣來叫春,意味著春天將帶給農民以吉祥喜慶。以鳥擬人、移情于景的藝術手法,不僅生動、形象,而且通過鳥的口,表達了人民的美好愿望。
下文緊扣“叫春”生發(fā)。先寫布谷鳥叫的地方多、范圍廣,由“前山”轉到“后山”;再寫它叫的結果:桃紅柳綠草色青,種田人早起忙春耕,花大姐燒火把飯蒸。屋內屋外一派為春耕春種而忙碌的景象。詩中用了五個“叫”字,圍繞“叫”,從田野山莊、樹木花草的蘇醒,和男女老少早起忙種田諸方面寫“春”。其中突出一個“醒”字,大地萬物都醒來了,不正是“春意盎然”的表現(xiàn)嗎?
作者筆下的春色是美不勝收的。有蒼翠的松林,定然會有“嗬嗬”的松濤;有紅花綠柳,定然會有其它色彩繽紛的樹木花草;有斑鳩、布谷,也少不了會有畫眉、喜鵲等;田野上,人們揮鞭趕牛耕田,平地、施肥、撒種;屋子里,爐火通紅,熱氣升騰,穿紅著綠的女人往來穿梭。真是鳥語花香、牛歡人樂、有聲有色、氣象萬千哪;它既有山村野趣,也有農家生活的辛勞與歡樂,令人心馳神往!
末兩句,更把這種境界升華了。讓人想到早谷揚花、豐收在望的美好景象。最后的“歡歡喜喜”,與開頭的“唱”照應,緊扣了題意,結構也渾然為一體了。布谷鳥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通過它,再一次渲染了一種農家樂的氣氛。
值得注意的是,傳說布谷鳥的叫聲為:“趕早插棵”。原來有個農民,被富有人家硬性雇去春耕春種,以致最后誤了自己的農時,等他匆匆趕回家中插秧時,秧苗已經拔節(jié),不能插種了。他一氣之下就死在田里了。他一只洗干凈的腳擱在田埂上,另只沾滿爛泥的腳還插在秧田里。他死后就化做了布谷鳥,鳥的腳一只黃,一只青。它不斷地叫道:“趕早插棵!”叫聲悲切,告誡苦難的農民不要犯癡而誤了自己的農時。
本首民歌與這一傳說對照著看,可謂別具新意。
上一篇:《將仲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并州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