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任昉·王質
南朝梁志怪小說。任昉撰。原載《述異記》卷上。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選錄。是一則民間傳說的仙童故事。敘述:信安郡(今浙江衢縣)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到此,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口銜之,即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速去?”王質起視,其斧柯盡爛。既歸,無復時人。作品主旨,雖然是宣揚仙童靈異的;但故事寫得頗為優美,用白描法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山中仙童棋、歌的圖畫。文中伐木者王質,顯然是一個勞動者。他山中奇遇仙童,聆聽仙歌,并受仙童所賜“不覺饑”之仙食。這些都客觀地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王質伐木遇仙童”事,最早載于晉袁山松《郡國志》(見《太平御覽》卷四十七引文)。宋鄭緝之的《東陽記》(見《水經注》卷四十《浙江水注》引文)亦載,但所見仙童非“棋而歌”,乃“彈琴而歌”。《云笈七籤》卷一一○《洞仙傳》也載有此故事,但已飾衍出“質便歸家,計已數百年”的情節,頗為奇詭。《三洞群仙錄》卷六引《王氏神仙傳》則衍化出王質“升天”事;《真仙通鑒》卷二十八《王質》則謂王質入山所遇為赤松子與安期生(見此書注),則把一個民間傳說的勞動者遇仙童故事蛻變成了一個嚴重仙話化的宗教故事。宋元戲文有《王質》篇,明無名氏有《爛柯山王質觀棋》雜劇(佚)。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王衍庾敱》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王述轉尚書令》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