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厭承明
【出典】 《漢書》卷六四《嚴助傳》:“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繇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助侍燕從容,上問助居鄉里時,助對曰:‘家貧,為友婿富人所辱。’上問所欲,對愿為會稽太守。于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 ‘制詔會稽太守:君厭承明之廬,勞侍從之事,懷故土,出為郡吏。……’”唐·顏師古注:“張晏曰:‘承明廬在石渠閣外。直宿所止曰廬。’”參見“入承明”條。
【釋義】 西漢嚴助要求自中大夫調任會稽太守。漢武帝賜書嚴助,有“君厭承明之廬”語。
【例句】 問君可是厭承明,東方鼓吹千騎。(辛棄疾《西河·送錢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1881)錢氏出任婺州長官,作者在詞中用本典切合錢氏的新職。
上一篇:典故《厭厭夜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嬿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