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戴天
釋義
戴:用頭頂著。不愿和仇敵在一個天底下并存。形容彼此仇恨極深。
出處
《禮記·曲禮上》:“父之仇,弗與共戴天?!?/p>
故事
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南下,要挾南宋皇帝趙構遞降書順表。以秦檜為首的投降派貪生怕死,準備投降。大臣胡銓堅決反對,上書給皇帝道:“我身為樞密院編修官,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我衷心希望能斬下秦檜、王倫、孫近三人的頭,將它們高懸示眾。然后扣押金國使者,責問他為何敢對大宋如此放肆無禮,再起兵伐金。只有這樣,大宋將士才會齊心協力抗敵?!焙尩纳蠒粫r間被傳得沸沸揚揚,百姓們對其大加稱贊。可惜,胡銓最后還是被小人秦檜算計,遭到貶官,直到宋孝宗即位后,才被重新起用。
用典
這亙古未有的壯舉,像一柄鋒利的匕首,直刺不共戴天的死敵。
——齊懷《刑場上的婚禮》
上一篇:成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不知所措》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