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筏
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四卷二十回。題“惜陰堂主人編輯,繡虎堂主人評閱”,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詳。成書于清乾隆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間刊本,藏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清刊本,藏大連圖書館。1988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說選刊”《金鳳簫》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刊本。
明朝萬歷年間,杭州書生田中桂,字月生,本系官家子弟。其父田華因擢升為都察院副都御史,攜妻進京赴任。
中桂一人留在家中,沒了父母的管束,好不快活自在。閑極無聊,遂開設金蘭社以廣交天下朋友。開社之日,洛陽書生元度慕名來訪,兩人一見如故,歡談甚洽。仇人九、翟有志等一班閑漢痞棍,因覬覦中桂的百萬家私,企圖勾引他墮入歧途,便帶著孌童閻文兒前來赴會。中桂玉石不分,好歹不識,沉湎于男色,整日吃喝玩樂,漸漸步入圈套。
為進一步控制中桂,仇、翟二人攛掇其去揚州買妾,將該地妓女鄭羞花冒充良家婦女嫁給中桂。中桂樂不思蜀,天天與鄭羞花及其姐妹縱情聲色,身體日漸虛弱。仇、翟二人見狀,又慫恿中桂請道士煉丹,從中騙取大量銀兩,將中桂在揚州的存款揮霍殆盡。閻文兒看破了二人的詭計,要求分贓。仇、翟怕走漏風聲,便殺人滅口,毒殺閻文兒,偽稱病死。
其間中桂的妻子虞賽玉和好友元度曾多次好言規勸,忠言逆耳,反遭其白眼,關系日漸疏遠。中桂已陷入不可自拔的泥坑,數年的工夫便蕩盡了家產。
就在此時,中桂的父親田華因貪污奉旨捐免的二十余萬錢糧事發,被三法司勘問,發往寧古塔充軍,家產盡皆籍沒入官。消息傳到揚州,仇、翟、鄭諸人俱作鳥獸散。
落魄的中桂黯然返回杭州,與妻虞氏移居小屋,紡織為生。中飽私囊的仇、翟二人卻大興土木,營造豪宅。羞恨難當的中桂在向二人索還銀兩遭到拒絕后,決心向官府出首。
仇、翟二人為杜絕后患,唆使閻文兒之母告中桂毒殺閻文兒,又買通衙門上下,且作偽證,使中桂蒙冤入獄。這時候,中桂的好友元度高中探花,被皇上欽點浙江巡按。元度來到杭州,恰逢中桂一案。元度念及昔日之誼,細加審查,終于使此案
清刊本《金蘭筏》目錄書影
清刊本《金蘭筏》正文書影
真相大白。出獄后的中桂幡然醒悟,決心痛改前非。在元度的資助下,他發憤攻讀,閉門不出。妻子虞賽玉每日非紡即織,夫妻恩愛和睦。及至試期,中桂才思如涌,鄉試得中第八名舉人,會試高中第二,殿試更得榜眼。一篇《海棠賦》字珠句璣,不僅受到皇上贊賞,而且引動了當朝宰相張閣老的贅婿之心。中桂富貴不忘發妻,再三拒辭,寧愿辭官歸里。張閣老大怒,命錦衣衛將中桂緝拿,交與刑部治罪。幸虧元度此時正為刑部侍郎,連忙從中調停,向中桂指陳利害。為救父母,中桂只得委屈允親,一場風波方才平息。
張閣老不食前言,隨即御前保奏,開脫了中桂之父,給還籍沒家產。他又保奏中桂為賑官,處理淮鳳災情。
中桂奉旨賑饑,力除舊弊,又剪除惡霸豪強,使饑荒災區重歸安寧。政通人和,風調雨順,當地百姓感其恩德,替他造生祠,送萬民傘。
顯赫的政績,使中桂很快便升遷至江南巡撫。此時,張閣老奏請皇上主婚,旨著司監送張女去中桂處完姻。新婚燕爾。中桂念及家中結發妻子,便上本告假回鄉祭祖。張氏與虞氏見面,以姐妹相稱,不存妒嫌,彼此相讓,闔家融洽。
皇上念及中桂功勞,遣元度頒詔加封田家三代。頒詔后,中桂設席園中,二人皆穿舊日衣裳,以示不忘舊好。故地重游,回首往事,二人不勝感慨,深感友情的珍貴。二人以“金蘭乃交友之道,筏乃渡人之意”為詩題,各賦一律,以誡后人。
上一篇:《野草閑花臭姻緣》介紹|賞析
下一篇:《金姬傳》介紹|賞析